因为此题是前两天才学的《君子阳阳》里的,答案为“右招我由房”
    ,字虽然多点,可笔划少呀。
    十息足够足够的。
    都写完了,学童们目光殷切盼向最右边的尉道子:师兄师兄,快读下个题吧,你看,我们都写完喽。
    尉道子面含笑:“右招我由敖。”
    嘻嘻,连尉景、武继等学渣都乐得龇起大牙,因为这句诗还是出自《君子阳阳》!
    嗯……武继旋即撅嘴。
    答案“我为翿”
    的“翿”
    字,他只会写右半边,左半边那一堆具体是啥笔划咧?不等他犹豫蒙笔划还是画圈替字,就听见薛夫子又一次“出题”
    提醒。
    “题”
    字音落,薛匿瑕立即跟上:“美孟弋矣。”
    此题出现了跳跃,让思路还在《国风》篇里沾沾自喜的学童们纷纷慌乱。
    武继最惨!
    仓促间他听见的是“没么意义”
    ,他是不好学,非蠢傻,他笃定诗经里绝对没有“没么意义”
    这句。
    呜……怎么办?阅卷是一组题一组题的算成绩啊。
    罢了!
    他继续寻思“翿”
    字是咋写的。
    别说,这样一来时间重新觉得宽松了。
    薛夫子、段夫子都格外注意尉窈,见她在“弋”
    音一出就落笔,皆欣慰。
    反应第二快的是尉茂,他先由诗句溯诗源,确定题目出自《鄘风》篇的《桑中》,再按叠句顺序排除掉相似的“美孟姜矣”
    ,写出了正确答案:期我乎桑中。
    不过正因如此,他边写边生气,因为《桑中》诗里有三处“美孟……矣”
    叠句,它们下一句是相同的,都是“期我乎桑中”
    !
    怎么搞的?这几天他白学了!
    尉菩提也开始书写。
    尉蓁这两天才是白苦读了,她平时学业勉强,脑中霎那乱腾腾的,诗题出自哪首诗都没想起来。
    又开始念题了。
    尉道子:“寘彼周行。”
    段夫子一直默默计时,现在可以确定了,题组与题组的相隔,一组题内的相隔,均由十息缩短到九息半。
    段夫子再看向尉窈时,她已经写完答案:嗟我怀人。
    此题再次跳跃到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出自诗《卷耳》。
    绝大多数学童早先背过了这首诗,但是离他们背过的时间隔太久了,能写出的学童里又有一部分受紧张所致,习惯使然,接成了下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