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窈在答的题目是“頳尾”
    。
    “頳尾”
    出自《汝坟》一诗,她摆正这枚竹简,立即写出答案: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写完,她左手把竹简向前推,回手时取另枚竹简,仍是一摆正就写出答案,仿似抄书般行云流水。
    才写完的竹简往前推,是因为得把墨晾干才能装回筒里。
    杜陵再看三题后,右脚往外一错,李夫子以为杜夫子要移步了,可杜陵仅是脚底重心挪个另个脚上,继续看尉窈答题。
    考试过程中长时间被关注,哪个学童敢说不受影响?尉窈重生一世,心态是能保持沉稳,但杜陵挪了下站姿后,在她余光视野里非常显眼。
    题量大、时间又紧,再继续下去,她肯定会比正常全答完题要慢。
    好在尉窈早有招数对付这厮,她更换毛笔。
    把不继续用的这只放洗笔桶里涮一下,然后仰头望杜陵:走不走开?不走甩你了啊。
    搁平时杜陵定然不悦:无故换毛笔干什么?可这是考试,他没什么表情坐回夫子位。
    城北州学府,旧馆。
    来自长安的女郎胡乌屋,终于体会到旧都大城与普通城市的诗学差距!
    从听明白考规,拿到一百枚竹简做了两、三题后,她便知道自己答不完了。
    胡乌屋不急躁,也不气馁,她自信天赋聪慧,考不好绝非自己笨,更非平时不勤奋,而是教她学诗的夫子能力不行。
    倘若她去年就在平城求学了,诗章魁首未必是尉窈!
    八部分馆。
    水平差距将越来越大。
    尉族学馆。
    李夫子宣布,哪怕当时背得再熟,搁久了都会生疏、记忆混乱。
    这道题曲融也答出来了,因此更感激杜夫子,夫子说了,要抽空把之前学过的诗,全帮他温习一遍。
    原来腹有诗书是这种飘然感觉!
    真好。
    曲融越发觉得段夫子教学不如外面捧得那么高,真正教得好的,是杜夫子,幸亏……他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吓到,赶紧排斥杂绪,继续答题。
    题目:仁人不遇。
    尉茂写:小人在侧。
    此诗序出自《邶风》篇的《柏舟》。
    他书写这四字,笔力刚劲!
    从前段夫子带病上课的种种情景,浮现于脑海。
    夫子,我和尉窈、和诸同门会为你报仇的!
    崔学馆,文音学舍。
    主监考姓韦,韦夫子坐不住了,他快要被该学舍的主讲学师程夫子叹气叹成筛子。
    程兄啊,至于嘛,学馆不就重新调整学童,把那几个最调皮捣蛋的放在你文音学舍了么,一名顽童难教,十名顽童反而好教。
    韦夫子起身巡一圈考场。
    先去看最镇定自若的长孙斧鸣,都传此学童《尔雅》学得一塌糊涂,不代表《诗经》也……劣徒!
    就这种劣徒也能到崔学馆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