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
唐军主动发动进攻,嗢末人也不用纠结了。
唐军的左翼一阵率先发动,开始踏着整齐的鼓点前进。
紧接着,中军大阵发动。
继而是右翼军阵发动。
很快,伴随着响彻原野的鼓角声,唐军中央的四个军阵从一排横线渐渐变化,以左阵最前,由右阵最后,形成一个指向嗢末的斜阵停住。
立在两侧的骑兵则仍在后面不动。
略作整顿之后,唐军开始全线压上。
“咚咚!咚咚!”
踩着鼓点,唐军将士保持阵型,每五十步一整顿,缓缓而来。
面对唐军进攻,嗢末人也不能无动于衷,亦击鼓进兵,就是步点比较散乱。
待两军相距约二百余步时,唐军再次停下整队。
此次是左阵先停,在后各阵逐次跟进,直至四阵重新列成一排整齐的横阵。
老马匪趴在巢车的望楼上,待军士略作休整,复下令二都、一都再次突出。
仍是二都在前,一都错后。
二都的指挥使正是薛霸薛将军,经老牛推荐,他在幽州接受了郑大总管的面试,最终被委任为二都指挥使一职,随行西征,今日做了破敌的刀尖。
二都一营是八百铁甲步人,着重甲,持步槊。
二营是三百陌刀兼弩手,亦着重甲。
三营是刀盾兼弓手三百。
四营为一百战骑,铁具装。
五营是二百甲骑。
六营为二百游骑。
以上总计步军一千四百,骑兵五百,战兵合计一千九百人。此外,还有辅兵九百,今日亦在队中,居于战兵之后。
这些年在唐王治下,军队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都一级的步骑混编工作,提高步骑协同作战水平。振武军的建设,自然也受到这项政策的极大影响。
与幽州教练军相似,在都一层共分两类,一为四千人编制,一为二千八百人编制,每都均完整配属步、骑及辎重部队,可以作为独立战斗单元使用,亦可以组成大阵协同使用,完全不必战时胡乱折腾。
这与豹军原先的编制就有许多不同,但并非什么创制。
说到底,只是照抄了卫国公李靖的兵书而已。
在战前,对今天的作战任务已有详细布置。
作为全军的前导,薛霸自知责任重大,亲自乘马站在首排军阵之侧。
对面的嗢末也在靠近,目测敌军距离已不足二百步。
军令传下,前排弓弩手准备。
首排二营的军士立刻将陌刀放置于地,摘弩上弦,斜指前方。
二排三营的军士亦将刀盾放下,手捻羽箭。
有报:“敌近百五十步。”
按说此时就该弩手发射了,但是今天薛霸却耐着性子又等了片刻,直至报出“敌近百步”时,指挥使薛霸才下令弩发。
先是一弩试射入阵,继而余矢尽出。
一时间,“蓬蓬”弩响不绝于耳。
利矢破空而去,俱入嗢末阵中。
负责冲击的嗢末人与唐军有异,不论身上甲胄如何,皆人手一面木盾,一杆长枪。望见唐军发矢,立刻将盾举起遮护。怎奈何这木盾毕竟不能严丝合缝,总有许多漏网之鱼,射得嗢末人哀嚎阵阵。
三百弩手全力发动,数轮箭雨过去,前面过来的嗢末倒掉不少。但因有木盾防护,敌军仍在坚定地前行。薛霸见状长舒一口气,已经在报“敌近五十步”了,再次传令二营后撤、三营弓发,又令后面的辅兵准备撤退。
首排三百兵闻令,拾起陌刀就撤,从阵间通道迅速退到辅兵阵后,然后抓紧披膊,准备等会儿操刀拼命。为了放弩方便,甲士操弩时是不挂披膊的。强弩上弦本身就够耽误事了,肩上再扛着沉重碍事的披膊,还怎么玩耍。
于是轮到三百弓手放箭。
这可都是快枪手,比弩手那是快了不止一星半点。几个呼吸,就听“嘣嘣嘣”三轮矢发。
大唐的步弓皆是三尺有余的长弓,力道不小。如此近距,铁矢从天而落,带着巨大的惯能,嗢末的铁甲也抵敌不住。虽被盾牌挡下许多,亦射倒了不少。
每当嗢末倒下一片,薛霸都很揪心,只怕这蛮子被射崩了坏事。爷爷在后面还备了大菜没上就收场,那真是让人无比难过。
薛将军年过五旬,蹦跶不了两年啦。请缨担任诱敌深入的主线任务不易呀。还好,这嗢末人是真有血性,手底功夫也不很差。前面射塌不少人,后面硬是头铁地继续来撞。
嗯,势均力敌的战斗才有趣嘛。
哪怕看起来势均力敌呢。
一边倒的打有什么意思。
当然,胜利是必须的。
眼看就要贴上,薛霸再次下令三营撤退。
也真难为三营。他们是轻甲步兵,只披了一身半长的环锁甲,这要是被大枪扎了,那就一戳一个血窟窿。当然,就算是明光甲,被马枪步槊怼正了也是一个血窟窿。
反正没有军令,三营的将士们就得玩命放箭,哪敢稍停。
这眼看着敌人的大枪都快捅到眼前了,总算得令能撤。三营将士拾起刀盾快走,迅速躲到一营身后,慢一步都不肯。
一营是身披重甲的步槊手。一俟弓手退后,一营立将步槊放倒,瞬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枪林。
丈八为槊,这都是五六米长的大枪,摆得密密匝匝,看一眼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嗢末人手里也不是烧火棍。
事实上,吐蕃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唐朝养蛊所赐。
贞观朝,吐蕃才刚刚兴起,与大唐相比差距不小。主要当时青海的吐浑人比较嚣张,为了平衡吐浑人,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许多工匠,狠狠奶了吐蕃一口,全方位提升了吐蕃人的文明等级。
苟了多年之后,这些高原蛮子高举分裂大旗重出江湖,并最终成为大唐挥之不去的梦魇上百年。
经过大唐手把手的栽培,吐蕃生产水平提高许多,战术战法也大大进步。
比如,吐蕃人罕见地点开了具装甲骑和重甲步兵这两项科技点,后来经常玩步骑结合,跟唐军在河陇正面刚。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吐蕃被唐军车翻,但是,与只会玩骑射的草原汉子相比,这就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嗢末人本身就有很多天宝移民,后来作为吐蕃奴部出身,在这个长枪阵上,就有些造诣。而且,嗢末人因受吐蕃影响更大,就继承了不少吐蕃战法,比如这个长枪阵,甚至大枪还要比唐军的长上一点。
只因嗢末人没有唐军这等豪华的铠甲,所以冲锋过程中,为了弥补防御不足,他们一手挂盾,一手提枪。到阵前就把破盾一丢,端着大枪开始拼命。
你问为啥嗢末不让弓弩手伴随行进?
问得好。
倒不是嗢末没有弓手弩手,都是有的,还不少。问题在于弓弩伴随长枪进攻这种层次的兵种配合,他就比较高深。
比如,你把弓弩手放两边,步槊手居中,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弓弩射程有限,唐弩的有效射程才一百五十步,长弓只有几十步距离。你把远程输出放两边,军阵宽度就得超过上百步,两边就射程不够,等于中央你正面支援了个寂寞。
所以,要么在小阵层面参差安插。左边一个小阵玩弓弩,右边一个小阵玩大枪,这样才能支援的上。或者前面一排大枪,后面紧跟着弓弩手。但这都需要非常优秀地训练水平与指挥,才能在远程输出与贴身肉搏之间找到这个平衡。
嗢末人与山北的那些胡儿在生活水平上相差不多,丁壮平日都得辛苦劳作,又没有建制立国,没有常备兵,不是职业武夫,掌握不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