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说网

第9章 新领导机构

温体仁踏入乾清宫之际,殿外已是人声鼎沸,群英荟萃。 除晨朝浅叙的杨嗣昌、李邦华外,更有自西山大营风尘仆仆而来的孙传庭、黄得功、周遇吉,添上一抹亮色的是位身着飞鱼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想必便是新任锦衣卫指挥使韩山河,犹如龙游浅水,引人注目。 王承恩察言观色,见人已毕至,遂禀报崇祯帝,引领众臣步入乾清宫之东暖阁,宛若引凤入巢。 暖阁内,炭火融融,暖意如春,群臣见驾,逐一躬身行礼,崇祯轻挥龙袍,以手示意,众臣方敢就座,言谈间尽显君臣和谐。 温体仁与杨嗣昌目光交汇,心中暗自讶异,须知大明皇帝召见臣工,多在天台之上,而乾清宫,乃帝王休憩之所,非亲近之臣不得入内,此等殊荣,实乃罕见。 更遑论此番不仅踏入乾清宫,还深入至东暖阁腹地,此地乃帝王私寝,其私密与安全,皆为国之至极,此番召见,无疑昭示着非同寻常之信任与重视,犹如星辰落入凡尘,令人叹为观止。 温体仁、杨嗣昌、孙传庭尚显从容,文士风骨犹存,反观黄得功与周遇吉,两位武将出身的粗犷之士,面对此景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平日里刀光剑影为伴,天子之颜亦鲜少得见,此刻身着铠甲,举止间竟有几分怯场,宛若乡野汉子初见名门闺秀。 暖阁之内,一张花梨木长桌熠熠生辉,雕工细腻,尽显奢华,桌首那张锦黄围子覆盖的大椅,宛如龙踞,两侧四方椅对称而设,此等布置,显然是崇祯皇帝即兴而为,别出心裁。 “朕邀卿等共聚,意在深探朝局风云,共谋破局之策,诸位请勿拘礼,入座畅谈。” 言罢,崇祯悠然落座于主位,气势不凡。 往昔明朝,乾清宫议事,皆是龙椅高耸,群臣分列两侧,今夕却一反常态,君臣围桌而坐,实乃罕见之景。 崇祯此举,非无深意,一则效仿文士雅集,增添会议之氛围;二则御寒考量,龙椅虽尊,冬日严寒难耐,小会之中,何须过分拘礼? 崇祯此举,令温体仁等臣子心生暖意,深知陛下已视他们为股肱之臣,信任有加,此举不仅暖身,更暖心扉,君臣之情,于细微处见真章。 温体仁,以其显赫资历与高官厚禄,稳坐崇祯左侧,众臣则依序分列两侧,唯崇祯右侧之席,空悬以待。 “杨卿家,请移步此间。” 崇祯轻蹙龙眉,右手指向那空缺的尊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嗣昌闻言,心中惊涛骇浪,他虽身为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之尊,然与温体仁的太子太师、内阁首辅之位相较,实乃萤火之光难与皓月争辉,故谦卑不敢稍怠。 “臣,叩谢皇恩浩荡。” 杨嗣昌行罢谢礼,心怀忐忑,终是缓缓步入了那权利的漩涡中心——崇祯右侧。 忽而,崇祯目光转向殿门旁静立的王承恩,眉头微蹙,似有不满之色: “王大伴,亦来入座,稍后有事相托。”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微妙。 王承恩心知肚明,乾清宫四周,两百余大汉将军环伺,皆为王承恩精挑细选的勇士,而他之皱眉,实乃因王承恩过分恪守主仆之礼,略显生分。 “遵旨,老奴领命。” 王承恩心中暖流涌动,步伐轻盈,至崇祯身后,却未敢逾越雷池半步,静候差遣。 连日来,王承恩贴身侍奉,深感崇祯性情大变,非但琐事不苛,反多了几分温情脉脉,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令人心生暖意,实乃帝王之罕见柔情。 今朝,他荣登司礼监之巅,执掌印信,更兼东缉事厂提督之重任,皇恩浩荡,令王承恩心生誓死效忠之志,誓以余生扞卫龙庭,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御前赐座,椅非虚设,速来共议国是。” 崇祯帝言罢,催促之意溢于言表。 于崇祯而言,太监非卑贱之躯,王承恩之人格,不输满朝文武。 忆往昔,京城沦陷之际,东林党人竞相投诚李自成,而紫禁城中,唯有宦官数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与闯军殊死搏斗,尽显忠贞。 此等并肩共难之情,犹如同袍共赴黄泉路,然王承恩深受封建桎梏,崇祯亦感教化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王承恩心绪复杂,进退维谷,然帝威之下,终是遵从,缓缓落座于锦衣卫指挥使韩山河之侧。 文武百官对阉人之偏见,犹如陈年积垢,难以根除,王承恩初时踟蹰,实乃此因。 更兼杨嗣昌等人眼神中不经意间流露的轻视,如同利刃,刺入心底。 \"诸位齐集,温爱卿,速陈今日迁任百官之概略。\" 崇祯一语既出,恍若后世会议之始,然此刻他乃九五之尊,左右尽为效命之臣,俨然主宰风云。 \"陛下,微臣禀报,今朝调任官员,共计一百八十四员,涵盖内阁栋梁、六部菁英,及科道、五寺、督察、翰林之俊彦。后续或有布政使司等地方要员相继请辞,望陛下明鉴。\" 温体仁语调沉稳,字字千钧。 果不其然,除东林旧臣固守内阁六部外,其余衙署之中坚,多未随波逐流,选择坚守岗位。 \"此数何以寥寥?朕忆早朝盛况,人声鼎沸,岂止数百?\" 崇祯眉头微蹙,似有不解。 京城官海浩瀚,官员数以千计,虽低阶者无缘皇极殿列席,然每朝会,皇极门外亦是人头攒动,三四百之众,蔚为壮观。 此言一出,温体仁等人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忖: 陛下莫非欲行雷霆手段,尽撤朝纲乎?此言差矣! 陛下圣明,洞察秋毫,朝臣心思,或许纷繁如麻,温体仁恭谨应之: “陛下,群臣异见,或有其理。” 崇祯帝闻言,心中明镜高悬,暗忖: “贪恋爵禄之辈,东林诸公,晨间激昂,午后即显‘口是心非’之态,实令朕齿冷三分。” 遂摒弃杂念,威严发声:“诸卿且退,朕将布施新政。”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杨嗣昌等臣子如沐春风,身形挺拔,心潮澎湃,预感盛世之门正缓缓开启:“吾辈之春,或将至矣!” “王承恩,速备笔墨,拟旨传召: 三边总督洪承畴,即日入京,擢升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之职,共襄国是;杨嗣昌,晋升督察院左都御史,并授建极殿大学士之荣;陈奇瑜,亦召归京,授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兼文华殿大学士,以彰其能。 李邦华,则委以吏部尚书重任,十日之内,需补全五品以下官缺,至于六部要职,由温体仁、杨嗣昌、李邦华三位栋梁共议举贤,侍郎之选,则委诸各部尚书之慧眼。 更有一则,卢象升,率天雄军精锐入京,特授兵部左侍郎,另有大任待命。” 此番安排,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朝堂每一寸土地,预示着大明江山即将迎来一番新气象。 崇祯帝雷霆万钧,一连串圣谕如疾风骤雨,不容须臾沉吟。 京营栋梁孙传庭,骤升兵部右侍郎,总督陕晋,挥斥方遒,秦兵新铸,五万铁骑,三日即赴疆场。 女中豪杰秦良玉,石柱宣慰使再披战袍,晋左都督,云贵川三省尽归麾下,白杆军威,倍增至五万之众。 曹文诏、贺人龙两总兵,星夜调遣,一镇湖广,一守河南,而周遇吉则身兼数职,总兵衔加身,更领京营提督之重任。 腾骧四卫,浴火重生为勇卫营,黄得功挂帅,总兵衔荣衔,麾下一万二千勇士,誓守京城内垣,如铜墙铁壁。 王承恩,笔下生风,书记之职,游刃有余,崇祯之令,字字千钧,他皆一一铭记,不遗毫厘。 惊世之举,他视若等闲,唯命是从,无有异议。 唯有温体仁,老谋深算,洞若观火,颤声微询: “陛下此策,是否操之过急,恐有未周?” 语毕,殿内一时静寂,唯闻窗外风声呼啸,似也在静待圣裁。 ……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朕,崇祯挽救大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