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八年(公元 1654 年),尚可喜率领大军抵达新会,与李定国会战。李定国麾下军队勇猛无比,但尚可喜一方也毫不示弱。双方你来我往,僵持不下。 此时,参将沈上达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建造一种特殊的防御工事来抵御敌人的攻击!”他的提议得到了尚可喜的认可。于是,沈上达开始指挥士兵们建造起了一些四四方方、留有许多小孔的奇特楼房。这些楼房看起来有些古怪,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工具。 当李定国的军队再次发动进攻时,他们发现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奇怪的楼房不仅坚不可摧,而且还能从那些小孔中不断地射出火枪子弹。每一次的枪声都伴随着李定国士兵的惨叫和鲜血。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工事,李定国的进攻显得苍白无力。尽管他麾下的士兵们英勇无畏,但仍然无法突破这些坚固的防线。在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后,李定国最终决定撤退。 这场战争以尚可喜的胜利告终,而李定国则损失惨重。这场战役使得清朝在广东地区的统治地位得以稳固,并进一步扩大了其领土范围。 在这小小的石马山区,短短一段时间内,也经历了数次政权更迭。先是清朝军队占领了这片土地,并留下少数兵力驻守,但没过多久,便被南明将领李定国带领的队伍夺回。由于战乱频繁,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难民们只能纷纷逃入山中寻求庇护。他们以树根、野果为食,靠打猎维持生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原本用于农耕的农具,竟被难民们巧妙地利用起来,经过重新熔炼后,变成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以及狩猎时的工具。 时间过得真快,小承德不知不觉中也八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他根本无法获得上学的机会。莫名作为一名书生,便决定用树枝当作笔,教导小承德写字和认字。 小承德的名字非常复杂,仅仅学习如何书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让他感到十分困难。莫名看着小承德努力地练习着,心中充满了感慨。 有一天,莫名对小承德说:“承德,你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吗?”小承德停下手中的动作,摇了摇头,疑惑地问道:“莫名叔叔,我不知道啊!妈妈只是告诉我要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但我并不明白‘德’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莫名笑了笑,温和地解释道:“承德,‘德’字代表着品德、道德和操守。我们希望你能够拥有高尚的品德,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且始终坚守正义与善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你都能以正确的方式去面对。” 小承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虽然还年幼,但对于莫名所说的话,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悟性。从那一刻起,他开始逐渐理解“德”的真正含义,并将其视为人生的准则。 在岭南书院那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内,沈上达和陈嘉绩站在一起。沈上达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递给了陈嘉绩,告诉他这是科举宝典,里面包含了许多关于科举考试的要点和技巧。陈嘉绩接过这本书,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表示会认真阅读并努力学习其中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嘉绩逐渐掌握了书中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年仅十三岁的陈嘉绩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时刻——科举考试。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他成功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秀才。这个成绩不仅令他感到自豪,也让周围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陈嘉绩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就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深知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必须继续努力学习。于是,他决定继续深入研究科举宝典,并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三年后,当他年满十六岁时,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次,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举人,成为了当地备受瞩目的人物。 于是,陈嘉绩决定前往京城,参加殿试。然而,就在他踏上这段旅程的时候,历史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当时的顺治皇帝突然宣布出家,将皇位传给了年仅 8 岁的康熙皇帝。面对这样的变故,陈嘉绩并没有被打乱阵脚。相反,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在殿试上,陈嘉绩向年幼的康熙帝进言道:“陛下,我们的国家地域辽阔,许多地方交通不便,人民生活困苦。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孩子们没有读书的机会,无法接受教育,这实在令人痛心。我认为应该在这些地方设立书塾,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改变命运。此外,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先修好路。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陈嘉绩的一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在场众多人的高度关注与赞赏。他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气度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深刻见解让人不禁为之折服。此刻,他的远见卓识与爱国情怀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终于,陈嘉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令人钦佩的智慧,成功地荣膺二甲进士的殊荣。这一荣耀不仅彰显了他自身的才能,更见证了他在殿试中的杰出表现。众人纷纷对他表示祝贺,而他也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楷模。 然而,真正让陈嘉绩备受推崇的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文采斐然,更是由于他对国家大事的洞察力。他深知广东、福建等地的百姓生活困苦,希望通过修建桥梁、道路和设立学校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这种心系百姓的精神使得他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年幼的康熙帝深以为然,何况他的太傅曾柏藴教也说过同样的话,毫不犹豫地采纳了陈嘉绩的建议,并下达了一道圣旨给广东、福建等边远地区的藩王们,要求他们积极开展修路搭桥和建设学堂等事宜,以促进当地的发展。这个决策无疑将对那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为百姓带来福祉。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嘉绩,他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为自己赢得了无尽的赞誉和尊重。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康熙元年(1662 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政权覆灭,永历帝被杀。这一年,吴三桂被清政府册封为云南王,并镇守云南、贵州两省。与此同时,原来一直在云南边境抗击清军的明朝将领李定国,则逃到了缅甸境内。 李定国是张献忠养子,曾率领大西军残部联合南明政权抗清,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因为内部矛盾和清军的强大压力而失败。在逃入缅甸后不久,李定国就病死于当地。不过,根据《明史》记载,李定国其实是被自己的儿子李嗣兴毒死的。 李嗣兴投降清朝后,被授予都统品级。之后,他又担任过清朝的陕西宁夏总兵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多次参与平定地方叛乱,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屯田制度,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李嗣兴作为一名降将,虽然父亲是南明大将军,曾令满清闻风丧胆,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清政府的认可和信任。他的经历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莫名的弟弟莫利也带着妻儿几经波折,像随风飘零的蒲公英一样,终于在山区石马落地生根。 自从顺治帝出家,传位八岁小孩康熙后,尚可喜那沉寂多年的野心终于恢复了,看着手中年幼的康熙帝发来的圣旨,要求他去山区修桥补路,建学堂。他向沈上达说:“贤婿,你怎么看待这圣旨啊!” 沈上达微微一笑,像只狡猾的狐狸,说:“泰山大人,这是好事啊!用本该上缴的钱款去做这些事,修桥补路,建学堂那可是大善事,我们用皇帝的钱,当地的百姓感谢的也只是皇帝,所以我们在每一条桥都立碑注明是泰山大人建的桥,以后每经过的人都会感激你做的好事!” 尚可喜听了沈上达的话后,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像一只饿狼看到了肥肉,嘴角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舔了舔嘴唇,兴奋地说道:“妙啊!花皇帝的钱,当地百姓感激的人却是我!哈哈哈!贤婿,你老实告诉我,那个神童陈嘉绩是你儿子?那朱竹静可是你妾室?不然你为何如此帮助这对母子,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女儿吗?” 沈上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尴尬。他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泰山大人,请您相信我,他们与我毫无关系。我之所以帮助他们,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和公义之心。您想想看,陈嘉绩的父亲陈永智在前朝可是才华横溢,备受赞誉。如今,他的儿子陈嘉绩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天赋,这岂不是虎父无犬子的明证吗?这样的人才,若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将来必成大器。我施以援手,不仅是为了帮助他们母子,更是为了让这个有潜力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啊!”说着,沈上达深深地向尚可喜鞠躬行礼,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据《清远县志》载:“峡路桥五十四座康熙元年(1662)平南王尚可喜修建。”其中,安泰桥东南向西北走向,长113米、宽25米,半圆形单拱宽43米,建筑面积29平方米,采用拱圈式青石横联砌置法;桥面损毁严重,现仅存拱圈石。经过数百年风雨,古桥依然雄踞在山涧。如今站在洒满前人汗水的古桥上,耳边仿佛又回荡起古人躬身拉纤的阵阵号子声。 沈上达打着为山区修桥补路、建设学堂的旗号,如愿以偿地来到了石马。当他终于见到了莫名时,两人默默对视着,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随后,他们同时露出微笑。沈上达轻轻一笑,开口道:“莫兄弟,小承德可是你我的后人啊!你务必要教导他学好我们广府话。将来,还要依靠他来传承我们的语言文化呢。如今的科考制度和考核标准都以满足满清的简化版汉语为主,学习广府话恐怕难以在科举中取得成就。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可能丢掉性命,甚至连累九族。倒不如就让他过简单平淡的生活吧。” 莫名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一丝期待和满足,他温和地说道:“放心好了,你们都不必担心。趁着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在这里建造一座学堂。”他的目光扫过石马镇的中心位置,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接着,他继续说道:“这座学堂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的地方。而它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无名书塾!”莫名的声音充满了激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莫名露出坚定的神情,表示愿意亲自担任这间学堂的启蒙老师。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沈上达留下了阳山县县官的联系方式后,便匆匆离去,这位阳山县官也是因薛克俊的解药,才从唐王朱聿鐭的控制中解脱出来。阳山以盛产铁矿石而闻名,拥有大型熔炼厂,生产铁器。而薛承德长大后,便能借助这层关系,将阳山县熔炼厂里本应当作垃圾倒掉的铁渣,免费赠送给薛承德。薛承德将这些铁渣运回石马无名书塾旁的小山,搭建炼铁炉重新熔炼。就在那里,莫名教会了薛承德打铁的技艺,生产出石马利器和铁锅,造福了石马的百姓。石马的田地早已荒废,需要农具重新开垦,百废待兴。薛承德打造的开荒工具,免费提供给当地百姓开荒,签订协议。百姓们使用这些开荒工具,给予薛承德一定的报酬,即开出十亩地,就赠予一亩地给薛承德,实现了双赢。百姓们也乐意如此,这样就可以多劳多得。毕竟,没有开荒工具,根本无法耕作荒地。薛承德把分散的土地通过置换整合在石马中心,修筑水渠灌溉农田。 薛承德已经十五岁了,莫名就开始把打铁和熔炼的技巧传授给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用心良苦。莫名就在石马中心的无名书塾当个老夫子,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给石马的适龄儿童上启蒙识字课。黎希望的父亲黎乡绅在战乱中死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因而给她看守码头的铺被娘家人拿回去了,就像一阵风带走了她的希望。现在儿子已可以帮忙,她就自己在码头上重新盖了一间铺面,就像她心中的梦想,重新在码头上绽放。她知道自己丈夫是福建人,以前在广州府城做大生意的商行叫福建贸易商行,她就把这铺面起名叫福建铺,就像她心中的灯塔,照亮了她的未来。主要从清远城上下廓码头批发进货通过船运回来石马码头的福建铺里售卖,在福建铺收购石马的山货或粮食通过船运出清城出售,这间福建铺就像她心中的希望,在码头上不断延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