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县皱着眉头思考了下,颔首道:“另一个?是那个新式纺织机么?”</p>
不怪他忽视了新式纺织机,即便他曾任工部郎中,但整个工部是围绕着大明的工程、水利、军械等进行改良和制造。</p>
纺织机这种东西在他看来无非就是制作机器的器具,又不能对国家有利,这有什么好重视的?</p>
范凌恒微微一笑,也没有过多去解释新式纺织机能产生的作用,只是说范氏未来会成立大量的纺织作坊,范氏子弟会大量在作坊做工,所以需要大量人口来进行耕种。</p>
“什么?范氏疯了么?地都不要了,干劳子棉纺织作坊!”孟教谕满脸愕然,不可思议道。</p>
在这个以田地多寡决定个人财富多少的时代,田地在人们的心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p>
无论是官员还是富商,有钱有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屯田——商业和技术的在这个时代远远没有田地重要。</p>
所以范凌恒提出范氏的这个做法遭到了孟教谕和杨知县的不解。</p>
“孟先生,你相信我,范氏这么做一定不会对潮阳县造成任何损失,而且还能给咱县里带来好处。”范凌恒摇了摇头,自信满满道。</p>
“只不过,有一事希望杨先生可以答应。”范凌恒把目光投向杨知县,缓缓道。</p>
“嗯?所谓何事,你只管说。”杨知县得了自家学生的新船图纸,正是心情大好之际,暗自决定只要范凌恒的要求不过分就应了他。</p>
“学生听闻之前在江南一带曾经实行过征一法;浙江有过均平银;成化、弘治年间,福建也出现的纲银法,以上税法均为代役岁费征收办法……”</p>
听着范凌恒的话,杨知县不住点头,以上这些税法他并不陌生,前些年他还在京城时,同窗张居正就非常推崇南方这种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的税法</p>
“难不成?”杨知县目不转睛的就看着范凌恒,脸上闪过一丝愕然。</p>
接下来范凌恒就让他确认了自己的想法:“学生想把整个范氏和这些流民的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全部折成银两,进行纳税,不知是否可行?”</p>
范凌恒说完,杨知县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指着范凌恒笑道:“你这小子,是不是早就知道咱们广州府要实行均平银了?说,广州府上谁给你们透露的消息?”</p>
“什么?咱们广州行省要实行均平银?”范凌恒一脸迷茫道。</p>
刚才那些资料都是他在范家的藏书阁里翻找出来的,再往后“一条鞭法”还得个二十二年才能出来,所以他是真不知道广州行省在这个时间实施过均平银。</p>
见自己学生这幅样子不像是装的,杨知县又高看他几眼。</p>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对政事、朝廷的敏感性,有人能通过朝上一系列的动作预判下一步朝廷会做出哪些决策,这种判断出现在为官一二十年的老油子身上杨知县丝毫不会吃惊,可范凌恒才多大?</p>
这种对政事的预判性,除了天赋异禀外,杨知县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p>
他把吃惊、欣喜的心情压在心里,开口解释道:“京城都察院,监察御史潘季驯奉命巡按广东,与两广总督吴桂芳商议,决定在广州省施行均平里甲法。”</p>
均平里甲法,即先计算州县的需要,估计所用的多少,让老百姓依照自己的劳动力向官府纳银,一旦有过客或者公费的支出,都由官府发出银两,派购买,里长只是在官府处理公务,甲长则全部下放回家务农。</p>
杨知县解释完之后,范凌恒不由笑歪了嘴,他本意是为了解放范氏的劳动力,给纺织工坊提供更多的工匠。</p>
可没想到歪打正着,与总督和监察御史所提不谋而合,怪不得刚才杨知县会误认为他早已得知消息。</p>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个请求。</p>
……哦,不,现在不叫请求,应该叫坚决拥护并执行总督大人的命令!</p>
这种做法,毫无疑问的会得到杨知县的大力支持!</p>
纺纱机、均平里甲法,意外因素加上主动因素,在这一刻,范凌恒心里乐开了花,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计划竟能如此顺利的实施,原本备好的一套说辞完全用不上了。</p>
科举要按部就班,县试、乡试、会试一级一级的考上去;</p>
为官要正七品——六品,一步一步来;</p>
生意也要找好原材料,制作好机器,找好买家,也得一步一步的来;</p>
复仇亦是如此。</p>
第一步,削减盛家的海上力量;</p>
第二步,就该轮到盛家的地面生意了。</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嘉靖,金榜题名》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