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王家众生相
还是在匡衡做丞相的时候,元帝冯昭仪的另一个弟弟,清河郡都尉冯逡曾上书长安表示对黄河下游流域的严重担忧。
武皇帝时期,黄河曾在下游大决口,这个前文曾提到过,决口后冲出了一条新河道,叫屯氏河,与原河道并存。
所以几十年来,上游雨量再大,也没有在下游产生大的影响,因为有屯氏河的分流。
但是十一年前,屯氏河淤了。
冯逡提出,请尽早趁屯氏河淤得还不是太严重,重新疏通,为黄河分流。
否则,一旦上游大雨,下游一条河道根本撑不住,北岸五个郡,南岸十个郡,随时都在黄河威胁之下。
这件事指定给匡衡办,匡衡指派了个博士视察了一番,结论是,疏通屯氏河耗资巨大,建议暂缓。
于是此议被搁置了。
于是今年黄河下游不可避免地决口了。
淹了四个郡,三十二个县,毁坏房舍四万多所,伤亡流民无数。
书生误国,匡衡至少应该为此事负一半责任。
可惜他早就被赶出长安城,真是太便宜他了。
刚升任御史大夫不久的尹忠负责统筹这次救灾事宜,他拿出了一份漏洞百出的救灾方案,被刘骜在朝会上痛批,骂他在其位不谋其政。
尹忠自杀身亡。
这种事,现在听起来怎么都感觉发生在另一个时空。
杜钦给王凤推荐了一个治河人才王延世,对付黄河决口。
王延世的手段非常有技术含量,用竹子制成容器,里面装石子,由两条船拖着,沉到决口里。
三十六天,决口堵死。
王延世升官封侯,一时风光无两。
三年天灾,必生民变。
不巧的是,这次的民变就发生在距长安咫尺的终南山。
规模不大,几百人,但在山里钻来钻去,王凤焦头烂额了一年也没清剿干净,最后换了个工作能力比较强的京兆尹王尊才压下去。
这一年里,长安又是人心惶惶。
从刘邦打天下那会儿起到现在,关中就是大后方,就是核心,就是中国之所望,大汉立国至今一百七十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什么大场面没有,关中几曾乱过。
而今这个地方竟然出现了民变。
大汉多事矣。
,是王尊的继任者,也是王凤推荐的,但这个王章非常讨厌王凤,他认为王凤专权擅任,非人臣所为。
当然更普通的情形还是,王凤推荐了某个人,此人感恩戴德,自认门生。
更不用提跟王家沾亲带故的人们了。
史载,“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管执枢机”
…这个时候,反对派,或者另一种说法,炮灰,该登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