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说网

第426章 听说书咯426

李三才这人,是个非常矛盾的人。</p>

他改变了漕运的权力分配,让漕运总兵成了摆设,整个漕运的权力都落到了文官的手里,对这点,广大的受利群体是表示欢迎的。</p>

但同时,他在漕运任上,广交各方好友,为东林的扩大立下了功劳,也让他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p>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篇中,对李三才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三才才大而好用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故为众所毁。其后击三才者,若邵辅忠、徐兆魁辈,咸以附魏忠贤名丽逆案。而推毂三才,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故世以三才为贤。</p>

这个表述,就写的很有意思。</p>

首先就对李三才进行了贬低,而后又说贬低李三才的人都是党附魏忠贤,进了逆案的人,又说推荐李三才的人,都是如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这种当世贤臣,所以世人才觉得李三才贤。</p>

这种解释的说法,看似是在说李三才,却实际上连举例的刘宗周等人一起给骂了进去。</p>

你们推举的是这么个玩意,你们也不是啥好货。</p>

当然,如今李三才刚死,这种对他人生的评价,现在还为时过早。</p>

但有一点,却是不可否认,那就是李三才的亡故,让南直隶上下都是惊诧莫名。</p>

前面已经说过,大明的漕运改变,是从李三才开始,李三才之后,本来全权负责漕运的漕运总兵成为了摆设,权力被漕运总督所夺走。</p>

在倒腾漕运的过程中,李三才在运河一线,积累下了大量的人脉,这就让他的死,荡起了非常严重的政治风波。</p>

这样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突然死亡,尤其还是在王之采提议将南京所有账目上交北京的前提下,一个流言,突兀的就在南京城中传开。</p>

李三才,是被内阁首辅毕自严给逼死的。</p>

这个流言,不是没有根据的啊。</p>

内阁首辅毕自严,进京前是陕西省的右布政使,王之采进南京前,兼陕西布政使,这俩人是一个系统出来的。</p>

现在肯定是毕自严在京城发达了,要提拔王之采进京,李三才就是毕自严给王之采的垫脚石。</p>

而且,这也是有根据的啊。</p>

京城那边,因为赵于奎的一道弹劾李三才的奏章,弹的皇帝让毕自严把漕运给进行了一波私有化。</p>

自李三才去职后,漕运总督一直都没补,一直到万历四十六年出了大问题,才让赵于奎顶上去,这赵于奎一弹劾就弹出这么大个事,这其中明显是有大问题啊。</p>

毕竟,你没见过租客有问题,就将房子给拆了的啊。</p>

现在漕运要整个私有化,这明显是漕运已经烂的不成体系了,而要负这个责任的,不是上任就给漕运擦屁股的赵于奎,那就只能是前任的李三才了。</p>

这轮王之采替毕自严往京城扒拉账本,很明显就是要对李三才进行清算的前奏。</p>

但漕运的问题,是一个绵延了两百余年的大问题,李三才根本就无法自证清白,只能以死明志了。</p>

当然,也有可能是畏罪自杀。</p>

这种关于内阁首辅逼死人的说法,迅速的就风靡了整个南京城,而后就开始向着整个南直隶扩散。</p>

而结果就是,北京城没有等到魏忠贤关于王诚到底是疯了还是老傻了的报告,就先等到了一堆弹劾毕自严逼死人的奏章。</p>

对于这种奏章,毕自言自是需要避嫌的,贴的都是一个个空白浮票,而后被司礼监送到了他的案头。</p>

虚着个眼睛,看着一堆弹劾毕自严草菅人命、私相授受、结党营私、目无王法的奏章,朱由校感觉到一阵阵无语。</p>

大明的政治生态,是不是太过于活跃了?</p>

怎么是个人都能给他送一份弹劾奏章上来。</p>

随手将眼前的奏章推倒,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道。</p>

“拿出去,都烧了。”</p>

“是。”</p>

听到朱由校的话,刘时敏脸上漏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p>

毕自严现在对宫内是个什么情况,皇帝豹韬卫士卒负责毕自言的安保工作,他没有隐私可言,晚上是自己睡还是和老妻一起睡,皇帝第二天早上都能知道。</p>

这种情况下,还玩万历年间的那套,皇帝会高兴才怪。</p>

待到刘时敏走后,朱由校无奈的向后靠了靠。</p>

今天的奏章已经批阅完了,朱由校从桌上拿起一本《大明会典》的分册继续看了起来。</p>

今天他看的是大明的回避制度。</p>

这个差不多是从两汉时已经得到完善的三互法上罚站而来,并且大明的回避制度还增加了一条,那就是亲族回避,朝廷要员不得担任科道官员。</p>

大明的回避制度,差不多是在三互法上发展而来,其一是亲族回避,朝廷要员子弟不得担任科道官。</p>

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已经非常注意这点,如同室宗亲中同时有人担任京官和科道官的,或者在内外院部等管属衙门中是担任上下级的,都要进行品阶不变的对品改调,父兄叔伯为尊不调,子侄必须改调到其他衙门或地区任职。</p>

此外,还有官员需要回避籍贯所在地的籍贯回避,在高拱上奏放宽属僚回避限制前,下级官吏杂职才能用本省隔府人员。</p>

但在籍贯回避上,广西等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例外,如吏目、属官等一些低级官吏允许任用本省其他地区的人员。</p>

此外,在洪武十八年,郭桓等人侵没税粮事发后,出于对钱粮问题的警惕,朱元璋还搞出了部门回避。</p>

户部小吏,不许用江西、浙江、苏州、松江人,原因是该地赋税多,民风不淳,“恐飞诡为奸”。</p>

洪武二十六年后,不仅户部官,即便是外出挂户部衔的巡抚、镇守,也不能是上述四地人。</p>

当然,这个制度也是有bug的。</p>

因为,现在户部十三司的胥吏,尤其是负责算账的胥吏,全都是绍兴账房。</p>

而同样的,在言官系统中,也是有回避的。</p>

给事中出缺,则只能从进士出身,三十岁以上官员中选择。</p>

而从弘治年间开始,才能从翰林院、国子监的低级官员,也就是行人、博士中兼选。</p>

看到这里,朱由校的脸色就是一黑。</p>

我说从明中后期言官系统开始泛滥了,原来是人才来源被人扩大,塞了些腌臜货色进来啊。</p>

看到这里,朱由校心里对弘治那个蠢货的蠢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p>

就当皇帝又在骂弘治之时,开原城中,孙传庭正在安排豹韬卫的士卒进行放松,同时送豹韬卫前后两营拔营回京师。</p>

他请求豹韬卫和虎贲卫换兵的奏章,已经得到了同意,当他收到回复时,虎贲卫的两营兵马已经在在前往广宁的路上了。</p>

“回去见到陛下,实话实说就好,不要为了显功而夸大其词。”</p>

在军营的中间,孙传庭正在给黄得功说着一些注意事项。</p>

在本次围歼建奴中,黄得功身先士卒,领着一都(一百人)围攻黄台极,最终配合炮兵从后方击溃了黄台极所部,阵斩黄台极。</p>

恰逢前任他们团的校尉战死沙场,黄得功就被孙传庭升为了前营一团的校尉。</p>

“将军放心,小的一定老老实实,给陛下说实话。”</p>

说着,黄得功伸手挠了挠头。 “小的以前见过陛下,俺还得到过陛下赏的一个小碗咧,俺觉得,就是因为将陛下的碗供在家里,俺这次才能活下来。”</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启皇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