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小的方面,杨江不打算回老家,浙江太远,回去太浪费时间,会耽误进京赶考,派人回去给家人报个捷就行了,他和喻思恂一起在忠州展开了新一轮的苦读,卢泰、刘时俊、胡世赏都要回老家一趟,反正不算远,他们要回老家跟家人们好好地庆祝庆祝——卢泰估计是回老家嘚瑟的——夏华没老家可回,但他想回趟太平县河口镇,见见于先生,感谢于先生对他早年的启蒙,做人不可以忘本,同时也是为躲避那些大户对他的骚扰,他是五个举人里名次最高的,所以受骚扰程度也是最严重,想把女儿嫁给他的大户和想跟他喜结连理的女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p>
九月上旬,夏华不显山不露水地返回了夔州府。 </p>
夏华此行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赵炎,另一个不是别人,是秦良玉,准确地说,赵炎是被夏华带上的,秦良玉是主动跟着的。经过这次的院试和乡试,夏华和秦良玉的关系自然与以往不一样了,只是两人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夏华回老家,秦良玉理直气壮地跟着他。 </p>
三人先到了夔州府城,夏华前去拜见了朱知府,虽然朱知府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并未帮过夏华什么,但夏华知道他是一位好官,应对其保持尊敬,另外,这也是一种礼节。三年一次乡试,全省就诞生一百个举人,平均一个府十个上下,多者十来个,少者数个甚至没有。夔州府今年诞生了九个举人,夏华便是其中一个,九个新举人在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后都要拜见一下朱知府。 </p>
朱知府对夏华颇有印象,因为夏华在考秀才的夔州府院试里考了全夔州第一名,又在考举人的四川省乡试里考了全四川第十一名,得知夏华前来拜见,他很高兴很亲切地接见了夏华,特地跟夏华聊了一个多时辰,循循教导夏华一番,收下了夏华敬赠的一些不贵的礼物,回送给夏华几本书和几册私人手记。朱知府是万历二年的进士,换句话说,他曾在十四年前以举人身份进京赶考,通过了会试和殿试,成为那年全国录取的二三百名进士之一,妥妥的学霸一枚,因此,如何参加会试和殿试、如何在会试和殿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如何答卷才能最得礼部的那些大-佬和皇帝这个终极大-佬的心、这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细节和窍门…朱知府都是清清楚楚的,此时,他把这些倾囊相授给夏华,无疑是让夏华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和财富。 </p>
不仅如此,朱知府先在京城考中进士,当了一阵子的中层京官,然后被派到地方当官,在福建当过官,在江西当过官,在南京当过官,现在四川当官…可以说,他不但读了万卷书,还行了万-里路,所以,他的阅历和见识是极其丰富广博的,对朝廷上的很多东西、对地方上的很多东西、对如何管治一方都是深谙熟知。朱知府把这些都写在了他的私人手记上——当然了,一些敏感的东西肯定不会写的——此时送给夏华,无疑也是非常宝贵的信息和财富,能让夏华大开眼界、受益极深,学识和见识都再次得到飞跃性的增长。 </p>
夏华这样的举人虽然已经具有了当官的资格,但个个都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他们以前从未当过官,一直忙着埋头读书,真当官了,轻者需要很长的磨合期,重者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另外,夏华这样的举人一旦进京赶考,就要面对京城里的那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大-佬的考察,假如考题是“如何治理好一个省”,考生们怎么答?只能把从书本上看来的那些东西照搬到考卷上。众所周知,理论和现实是存在很多很大差别的,很多理论上可行的东西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如此一来,考生们答出的“课本上的标准答案”又怎么会让那些官场老油条满意呢? </p>
但夏华有了朱知府的指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他在考卷上答出的东西会有很多是朱知府在现实中摸索出、积攒下的宝贵经验,其价值绝不是“课本上的标准答案”能比的。 </p>
夏华在川省乡试中位列全省第十一名,这确实非常优异了——夏华获得这个成绩除了平时勤奋刻苦外,还离不开两个“外挂”,一是他的后世人灵魂,二是朱尧姬泄露给他的“天机”,说实话,要是没有这两个“外挂”,他考上举人的概率真不好说——但放在全国范围内,他又不算什么了,等他进京赶考时,他将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包括东南地区的那些自小在读书声里长大的学霸和国子监这样的国家级重点学府培养出的精英翘楚,真真正正的高手如云。 </p>
历史上,四川省这年的全省第一名马鸣毂进京赶考就没考上进士,他是四川省第一名,但到京城后连全国前三百名都没挤进去。万历十七年这届的状元叫焦竑,江苏人(祖籍山东),榜眼叫吴道南,江西人,探花叫陶望龄,浙江人,此三公都来自东南。整个大明一朝,一共出了90位状元,来自南直隶(江苏、上海、安徽)的最多,高达23位,其次是来自浙江的,高达20位,接下来是来自江西和福建的,分别是19位和11位,再接下来几省都是个位数,这前四强状元大省即东南地区,合计出了73位,占总数的81%之多。东南文教远超过别地。 </p>
心头感激无比的夏华恭恭敬敬地向朱知府行了三叩首大礼:“学生多谢大人指点。” </p>
朱知府坦然地接受了夏华的大礼,然后推心置腹地道:“公玉,不管你以后考了多大的功名、当了多大的官、过了多少年的岁月,切记,你当官是为了报效国家、造福黎民。我辈读书人,读圣贤书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切切不可忘记本心啊!” </p>
夏华郑重庄严地道:“学生永不敢忘。” </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