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事情,你大概知道一些,我就不多说了。商船是我们郑家的根基,我们的船队东至日本、朝鲜,南至巴达维亚、满次喇,西至越南、暹罗,东南沿海都是郑家的基地。之前商船的数量有2300艘到现在只剩下1500余艘了,能够远洋贸易的船只还剩下700余艘。这些商船都掌握在海上五行手中,之前你父王已经让他们带船回厦门,支援攻台作战。这支商队目前掌握在建平侯手中。”</p>
“因北伐之战的失败,清军占领了浙江、福建,路上五商的货源越来越紧张,外贸的商船也找不到货物,也逐渐停摆了。建平侯四处寻找货源,虽然可以走私,但量毕竟不如之前大了,在没有找到新货源、新商品前,外贸估计就要暂停了。没有了贸易,就没有了收入,这其中利弊你也是清楚的。”</p>
董酉走进书房,从书柜后面拿出几本账本,递给郑经道:“你若想用商船可以直接跟你泰叔联系,一百艘以下的商船,你泰叔还是可以直接拿出来,超过百艘就要你父王同意了。若想动用商船,可要慎重,这是郑家的根基,不能随意浪费。你应该知道郑家的规矩。”</p>
郑经接过账本,坐上书桌前,翻看了一下,道:“当然清楚,谁动用商船,谁负责商船的一切。商船利润的三成上交,商船的船长、护卫、水手自己负责。若船沉了,自己要么赔偿,要么用其他商船置换。”</p>
“你若动用商船,心中要有底。不可仗着世子身份肆意妄为。”董酉告诫道。“商船具体的情况,都掌握在你泰叔手中,具体情况你可以直接问他。”</p>
郑经闻言手中一顿,“全部商船吗?”“怎么可能?”董酉哂笑道。“大约700余艘。剩下的800余艘,500余艘在你父王那里,300余艘在郑其他人手中。具体是谁,只有你父王知道,那300余艘应该是后手吧。”</p>
郑经嘿嘿一笑,“很好,这300余艘商船肯定都是大型福船。”</p>
董酉笑笑,道:“下面说点让你伤心的。你爷爷曾给你父王留下了六千多万两白银,还有郑家的全部人脉、关系、人情,可惜到现在就剩下300多万两白银了,其他的啥都没有了,都被你父王投入到抗清大业去了。”</p>
郑经张大了嘴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我靠,六千多万两白银,这么夸张的吗?可惜都花出去了,连个零头都没有了,这个便宜父王花钱也太狠了。17世纪中期的六千多万两白银啊,这么庞大的数字,17世纪英国最强大的一级战列舰造价也才40万两白银,英国因造价太高舍不得多造。十几年时间,六千多万两白银就剩三百多万了,这算不算史上最大的败家子。</p>
郑芝龙建立的海商集团应该不超过二十年,郑芝龙都能有这么高的收入,那些海商该有多大的收入?这其中的利润得有多高,那些海商家里的存银岂不是更多。郑经初步对外贸的利润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p>
这些海商应该集中在闽、浙、苏等三省,他们进行海外贸易都有一两百年了,家中的粮食、生丝、瓷器、白银的积累应该不下郑芝龙的收入吧。这么时机艰难的时候,找他们借点粮食,借点物资,应该不成问题吧。</p>
董酉没想到他一直认为的好儿子,已经将主意打到之前的贸易伙伴身上了。不以为意道:“想想当初,整个福建、浙江的兵马都是你爷爷在养着,那可是十几万兵马啊。”</p>
郑经更是期待了,这身份、这家底、这势力,简直比天胡开局还夸张。</p>
“工匠方面,你父王一直都注意收集船匠、铁匠、木匠等匠户,目前在册的各类匠户是一万两千余户,五万四千余人,以船匠、铁匠、木匠为主。你可不要看不起这些匠户,郑家军的兵器、战船都是靠他们打造的,之前你父王宁可丧师三万,也不愿丢弃一千匠人。”董酉担心郑经为世人所惑,鄙视匠户,敦敦告诫。</p>
郑经已经麻木了,一万两千匠户,这是多么浑厚的科技基础,有了他们扫清灭洋只是时间问题啊。</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伐清从1661年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