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外戚李崇任兖州刺史期间,为了防盗,在乡间每村设立鼓楼,盗匪一出现,立即擂鼓示警,附近聚落的村人闻讯,各据要道伏击,此后各地都开始模仿。</p>
农人为了糊口一刻也不得闲,抢收完谷子,晾晒的同时,还要忙着翻耕,紧跟着抢种冬麦,只有冬季来临前,麦苗长得够壮,来年的收成才有指望。</p>
可近几年,关中的年景实在不算好,先是地震,又是旱灾,好在自五公之乱以后,前秦治下的三辅再未遭过兵燹,苻坚又下令起堤通渠,修治水利,百姓感念此情,攻襄阳、袭淮南、平幽冀,几番大征输粮应役,亦是疲困近乎极限。</p>
</p>
根本没有出言解释的机会,朦胧天幕下,被亭吏、乡老组织起来的村社青壮一拥而上,先把有损害麦苗嫌疑的家伙都捉下,待天亮后再做辨别。</p>
草泽边缘连着引水溉田的土渠,村人据地利,以泥石土块投掷,少年郎卫只得四散躲避。吕隆尚披着甲,行动稍迟一步,赶来汇合时却遇上这场面,混乱中额头上也被砸了一记,只得随着众人扭头又往来路逃。</p>
本已有些酸痛的身体,骤然生出新的动力,恍惚中吕隆有种感觉,自己比以往跑的更快了,凉风从身体两侧拂向身后,好似在推着他往前。吕隆边跑边回头,只慢几步的少年,剧烈喘息着将手伸来,想要拽着他的肩膀拉一把,可就那么一掌的距离,却怎么也抓不到,脸上神色也从惊恐化作嫉恨。</p>
近两千抽调自中兵各营的少年郎卫,此前素不相识,除了年岁相仿者或许曾在太学做过同窗,大多都只是这几日才混个脸熟,连名字都不知道。</p>
可这人吕隆恰巧认得,长他一岁的任石,面色黝黑,眼目细长,个子高他半头,两人是同一批进入太子卫率的郎官。其叔父是光禄大夫任群,曾受王猛举荐,还兼着太子家令,在朝中早早站了队,与向来避免过早卷入争储的吕氏并非一路人。</p>
吕隆顾不上多想,安全脱身为先,但一直没有卸下武器铠甲来减轻负担。最后,穿回草泽另一端时,只剩一个披着夹了铁片的两裆铠,体型与胞弟吕超相若的白胖少年跟着。</p>
歇气时通过自述,才知二人同岁,其名唤作扶余崇,伯父扶余蔚在荥阳做太守。</p>
没错,就是那个在前秦围攻邺城时,率同党五百余人开北门倒戈的前燕散骑侍郎,但事后却取得苻坚信任,入仕前秦。而同样的行为,在襄阳开城倒戈的李伯护,却在入长安后被杀,万事就怕同类对比,这一比就足以显出扶余蔚的能耐。</p>
一问才知,扶余崇抽调自积弩营,而吕隆由太子率转入那阵,二人也算做过同袍,所以虽未见过其人,对方却识得他。</p>
同为新入郎卫,吕隆凭借家世,一年几次迁转,成了为苻坚值宿宫门的中郎,春蒐上更是在车驾左右执戟。而任石、扶余崇之流,虽也出身贵宦,却只能从郎中开始苦熬资历,三年之后又三年,要是没什么特殊际遇取得升迁、外放,做一辈子老侍郎也不是没可能。</p>
而河滩这边,来袭者已经不见,这般行动迅速,显然早有计划,人员的训练水平也远高于草泽北面的村社农人。</p>
借着残余的火光,远近一共十几处残烬,看到卵石带上那未烧完的木头框架,吕隆才明白那臭香味的来援,这烧的是来时用的羊皮浮囊,普通村人绝对舍不得,这是南岸哪家豪强派了私兵部曲来报复。</p>
且天亮后,不是在北岸有地方躲藏,就是河上有船接应。这意味着原本的民间私斗正在升级,逃返回河滩的二人处境也十分危急,随时可能撞见私兵甲士遭灭口。</p>
喜欢雍凉风云请大家收藏:()雍凉风云。</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雍凉风云》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