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了一通不着边际的闲篇,孙承宗、袁可立、毕自严怏怏不乐离开了乾清宫。</p>
本来是找皇上要点钱的,结果一厘钱没要着,反被派了一个难上天的差事。</p>
常洛吩咐三位重臣,第一期在陕西征召三十万饥民,送往辽东,以十年为期,共移民三百万。</p>
真是上头一张嘴,下头跑断腿。</p>
好个万岁爷,你老人家知不知道这是三十万人,不是三万人,更不是三千人。</p>
西安距沈阳四千余里,三十万饥民一路穿州过县,需得派多少官吏、多少士兵随行?从哪里派?拿什么钱派?</p>
三十几万人一路上吃喝拉撒,一旦照管不周哗变了,那就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谁扛得住?</p>
就算列祖列宗保佑安全送到,三十万人的安置费又是一笔十分庞大的开支,粗略算来不下五百万两白银!谁出?</p>
辽东又怎么找得到那么多地耕种?老辽民跟新移民争地打起来了怎么办?</p>
眼下国库穷得叮当响,连赈济雪灾的钱都拿不出来,哪里有钱移民?</p>
因此孙承宗、袁可立、毕自严对从陕西向辽东移民三十万的方案毫无兴趣。</p>
但常洛不这么想,只有将陕西的问题和辽东的问题综合考虑,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否则顾此失彼永无了期。</p>
第二日,他就下旨,命九卿科道官研讨此事,尽快拿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方案出来。</p>
九卿科道官收到圣旨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商讨移民之事。</p>
然而,办什么事都少不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在这种要啥没啥的境况下,要想拿出一套行得通的方案并非易事。</p>
户部认为应该先解决资金问题,有了钱才能办事,没有钱说啥都是白搭。</p>
兵部则主张,还是先加强对饥民的安抚,别磨磨蹭蹭搞出民变了,到时候还得派兵弹压,又是一桩麻烦事。</p>
工部、礼部也各说各话。</p>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p>
这就是明朝末年的常态,从中央到地方的执行力都奇差无比,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涉及的部门多了,就是无穷无尽的扯皮拉筋,每个部门虽只慢上半拍,但结果出来就慢了无数拍。</p>
比如赈济灾民,下面的州县报告督抚,督抚行文户部,户部主事阅后呈侍郎,侍郎呈尚书,尚书审核后交内阁,阁臣票拟后交司礼监,司礼监呈御览,御览后又转内阁。</p>
明明已经火烧眉毛了,公文还在转过来转过去,无数道手序之后,该饿死的饥民早饿死了,该暴走的饥民早暴走了,赈济粮才慢吞吞上路,至于这些粮食会便宜谁,只有天知道。</p>
民心就是这样丧尽了。</p>
朱翊钧看透了底下官员干啥啥不行贪污第一名,更有理由啥也不干了。</p>
眼下全国都在闹雪灾,大臣们实在想不明白,皇上哪有闲心思千里大移民?</p>
文渊阁里七嘴八舌,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儒站了出来:</p>
"诸公,下官倒有一个法子,不知道行不行得通?"</p>
孙承宗忙说道:"说来听听。"</p>
周延儒道:"下官的意思,当此非常之世,朝廷用不着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完全可以借用民间的力量。"</p>
"既然朝廷有意开发东北,那么这其中必然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只要这个消息稍微透出去一点点,就有无数人削尖脑袋往里钻。"</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