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一个时辰,灵堂布置完毕。但见用苍松翠柏枝搭就的甬道直通官道,扎满白压压纸花,显得肃穆庄严,气派非凡。杜府下人尽皆穿白挂孝,齐刷刷排满灵堂。三保、杜喜儿浑身缟素,披麻带孝,跪卧灵前草埔,陪每一位吊唁者叩头行礼。从即日起,流水筵席从未间断,规格之高,创白云峡百年之最。至于开经忏、放舍饭、岳庙迎水、鼓乐吹响等等热闹场面,再不赘述。有诗为证:
许门娇娘王氏女,
川中战乱避于秦。
颠沛流离半生苦,
侠骨柔肠锦绣心。
瑟瑟秋风魂归去,
冥冥重泉哭不闻。
香消玉殒白云峡,
铁石人儿也伤恸。
停灵三日送丧,就葬在乏牛坡许靖墓旁。现场又搭了几座席棚,着十几名得力家人,陪着三保。杜喜儿昼夜守墓,烧点供饭,直到烧完七七纸,方才撤回。其间自有诸多亲朋好友赶来吊唁,譬如龙嘴山的乡党,鸡峰山的玉面郎君、女土蝠、奎木狼,黄龙洞的黄云等等。可谓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墓地附近就像一个村寨似的,热闹非常。远近乡民、往来客商闻知此讯,除了惋惜玉娘子的英年早逝,谁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杜长者义薄云天!
中秋过后,蓟子训遣散白云峰道童,作别杜长者,带着三保游历南方,盘桓齐鲁之地。后来汉室气数已尽,三国鼎立,西北战事频繁,朝刘暮曹,百姓苦不堪言,蓟子训便不再思归,在钱唐置一处宅院,与三保成家立业。开初与白云峡还有书信往来,后来竟音讯不通,逐渐断了联系。许氏后人便定居钱唐,繁衍生息,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杜长者与三保母子生离死别,看透世情,不再贪恋虚名重利。看看杜喜儿长大成人,便将家事悉数交付其掌管,杜福、杜贵扶持,自己前往黄龙洞与黄龙真人结伴问道,偶尔也去太白山走走,会会大师兄白云野叟。师兄弟三人每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后来三人皆不知所终,在当地只留下那些美丽的传说……
蓟子训的事迹,在古书中多有记载,这里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记载:蓟子训,不知是什么来头。建安年间,客居在山东荷泽。有神奇法术。曾经抱邻居婴儿,故意失手,婴儿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可是蓟子训只说声失误,再不讲别的,于是把婴儿埋葬了。过了一个多月,蓟子训竟然抱着婴儿回来了。婴儿父母很恐慌,说:“死生不同路,虽然思念我儿,但请求不再见了。”可婴儿认识父母,大声笑着,想扑到父母怀中,母亲不自觉去抱,真是自己的儿子。婴儿父母虽然大喜庆祝,心里还有疑惑,于是偷偷地挖开死去儿子的坟,只看见衣被,才相信了。从此蓟子训名字流传在京师,士大夫都奉承羡慕他。后来,蓟子训驾着一个驴车,与诸位学生同到河南许昌。路过荥阳时,住在主人家。这时,又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蓟子训所驾的驴忽然死去,并且都有蛆虫从驴体内爬了出来,主人连忙告诉他。蓟子训听到后,不慌不忙地说:“是这样么?”然后,继续安稳地坐着吃饭。饭吃完,蓟子训慢慢走出来,用手中的拐杖扣打驴,这头驴应声奋起,走路和当初一样,又能上道拉车了。那些追着看热闹的常有千数人。已经到了京师,公卿以下等候蓟子训的,座上常有几百人,都替他们安排酒菜,全部是上等的美味佳肴,终日不匮乏,皆奉蓟子训为神明。后来,传说蓟子训借遁而去,谁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刚去之时,只见白云升起,从早到晚,有好几十处。这时有位百岁老人,自己说在做小孩时,看见蓟子训在会稽市卖过药,脸上颜色和现在差不多。后来,又有人在长安东霸城看见蓟子训,他当时正在与一老人共同摩挲铜人,两人交谈甚欢,只听蓟子训说道:“刚才看到铸这些铜人,已经近五百年了。”蓟子训回头看看人们便走了,还是驾着从前所乘的驴车。看见的人喊他道:“蓟先生小住一下吧!”蓟子训边走边答应,看来好像走得很慢,可是有人骑着快马还追不上,从此之后,就绝无消息了。
《搜神记·卷一》记载:东汉时,蓟子训到都城洛阳,拜见大官,数十处,都是拿着一斗酒一片干肉等候他们。并说:“我远来无所有,只能略表心意。”宴请数百人,吃喝终日不尽。蓟子训走后,都见白云升起,从早到晚。
《太平广记神仙十二》记载:蓟子训青年时代曾在州、郡做过官,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县处级的郎中。后来他又从军,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人们不知道他有奇门异道。蓟子训在家乡时,待人接物十分讲信义和礼让。蓟子训活到三百多岁仍不显老,人们十分奇怪。就有些好事的人追随在他周围,想探到一些长寿的奥秘,但是并没发现他服用什么长寿药物。他的性情爱好清淡,经常闲着没事研读《易经》,或写些短小的文章,文章虽短但涵义很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优质小说网【uztxt.com】第一时间更新《古公岭轶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