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
    县衙的叶县令,有幸得高人指点,正激动振奋。
    而指点他的那位、目前只有小学学历的高人,此刻将将起床,准备上学。
    出门前,老崔氏照旧交代:“钰哥儿,岘哥儿,路上仔细安全。”
    “知道啦祖母。”
    崔钰、崔岘应声,一同出门。
    老崔氏目送两个孙子远去,又回头督促两个儿子:“老大、老二,回房温书。”
    崔伯山、崔仲渊立刻苦着脸回了屋。
    新家安定了,孙儿上学了。
    老崔氏松懈几天后,又开始紧绷起来,照旧盯着儿子读书——
    她在计划,如何把两个儿子送进县学。
    可惜这并非使些银子就能简单办成的,还得走动关系。
    另一边。
    崔家兄弟二人,走到伏牛巷口,跟等待他们的裴坚四人汇合。
    然后一同赶往族学。
    但今日气氛不知为何,格外沉闷。
    除了崔岘背着书箱,悠哉哼着小曲儿,姿态轻松惬意。
    其余四人包括崔钰在内,都是一副‘如丧考妣’、‘上学如上坟’的表情。
    咿?
    怎么了这是?
    崔岘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出什么事儿了?”
    奇怪,昨天不还好好的嘛!
    其余五人闻言,互相对视,都看到了彼此眼睛里的木然。
    算了,天才妖孽注定无法理解学渣们的心酸。
    裴坚叹了口气,神情恹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奥。
    崔岘识趣的没有再问。
    果不其然,等到了族学后,他顿时知道了。
    课堂上。
    吴清澜表情冷峻,手持戒尺:“除刚入学的崔岘外,其余人先后来背诵昨日教习的《国策》《三传》篇内容。
    背诵后回答一个相关内容的问题,且答案要引自《论语》。”
    嘶!
    听到这话,学堂里所有人齐齐倒抽冷气。
    不是说只需背诵吗?
    怎么还有临时考教题!
    要求还如此惊悚严苛。
    题目出自《国策》《三传》,答案出自《论语》,这是不同的三个科目书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