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一幅书法作品,其中一项,就是看它符不符合书法家本人的墨法。
    这属于基础知识,沈世杰不至于这都不懂,那太说不过去了。
    “别说墨法,字法、行笔节奏这些,我都懂。
    要说最难看懂的,就是作品的气韵。”
    沈世杰反怼道。
    所谓气韵,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
    。
    临摹一幅字的形并不难,但将“神”
    也模仿出来,那就太难了。
    气韵是形而上的东西,因此是审美的高位准则。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笔墨次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很多人的书法用工勤奋,提高不快,甚至一辈子在原地打转,气韵提不起来,最主要问题是个人修炼不够,理论学习不够,字外功做的不够。
    “我以前在博物馆看过米芾的一幅作品,气韵感觉差不多。”
    程晓辉这回没有跟沈世杰争辩什么。
    因为鉴定一幅书法的气韵,确实不容易,他自己也没有把握。
    “至于铃章,我查一下,米芾的铃章是怎么样的。”
    说着,程晓辉就要拿出手机来查。
    沈世杰快人一步:“是这种,对照一下吧!”
    程晓辉:“……”
    楚健:“……”
    楚健算是服了这两人,但对萌新来说,也无可厚非。
    沈世杰和程晓辉对照,发现是一模一样的,暗暗吃惊,心里想着:这如果是真品,得值多少钱。
    程晓辉划了划手机,忽然皱眉:“咦!
    这上面不是说米芾的《舞鹤赋》被找到了吗?”
    如此一来,眼前这幅……《舞鹤赋》是北宋书画家米芾写给皇帝赵佶的。
    是米芾在56岁时艺术巅峰之作,是失传于世的珍品;原藏宋皇室,后又藏于元皇宫,元文宗任命着名书画家柯九思为“奎章阁”
    鉴书学博士,以鉴定书画。
    其实,《舞鹤赋》的原作者并不是米芾,而是五代时期的文学家鲍照的传世佳作,是自古至今描述仙鹤的最好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