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好如此了,只要婉妹还活着,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刘应道无奈地说。
    当日,刘应道呆在袁府跟李婉顺、袁天纲畅谈很久,才依依不舍离开。
    由于天色已晚,袁天纲在府里腾出一个厢房,让李婉顺今晚暂时留宿,等次日再送她回大兴国禅寺。
    以后的日子,刘应道经常去大兴国禅寺见李婉顺。
    闲暇的日子,李应道会约上李婉顺、袁天纲一起去长安城外相伴郊游。
    其中有“关中八景”
    之一的“骊山晚照”
    。
    骊山距长安五十余里,从骊山西绣岭到第三峰的断层北麓,正是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山色绚丽,落日的余辉给骊山远近的山峦涂上一片金色,景色十分艳丽。
    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妖媚动人。
    真是“彩霞争翠,绿树成行,香风旦起,夕霞晚照。”
    骊山山腰往西直上山峰至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
    周朝时期“烽火戏诸侯”
    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
    还游玩了“关中八景”
    之一的“草堂烟雾”
    。
    草堂寺距长安百余里,是东晋时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的道场。
    草堂寺大殿的西侧门外,有座用红砖花墙围成的六角形护塔亭,亭内矗立着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
    塔前有两株苍翠的柏树,柏树间有口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一眼小井,这就是着名的“二柏一眼井”
    。
    据说鸠摩罗什圆寂后火化,薪灭形碎,但唯有舌头不烂。
    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纪念他。
    而那眼小井原是供寺内三千僧人饮水之用,一日忽然长出一朵莲花,众僧发掘开来,原来莲花之根就在鸠摩罗什之舌上,这大概就是“口生莲花”
    的由来吧。
    于是僧人就在井旁栽种了柏树,将其保护了起来。
    在茶余饭后,刘应道时常与李婉顺玩一把唐代宫廷流行的“握槊”
    游戏,袁天纲则在一旁陪伴、学习观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