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边关急报:突厥颉利可汗其弟欲谷设率领突厥军队大举入侵朔州。
    长安大震!
    唐高祖李渊急忙找群臣商议对策。
    裴寂游说圣上道:“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略关中,是因为子民、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
    假若不在长安设都城并焚毁,那么突厥的祸患就自然平息了。”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极力赞成这个策略,秦王李世民则沉默不语,萧瑀等虽然知道这个策略不成,但是不敢劝谏。
    圣上认为有道理,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太史令李淳风出长安另择都城位置。
    常何晚上回到府里,见到袁天纲与马周,把圣上想迁都避突厥骑兵锋及群臣廷议情况都一一告诉了他们,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马周说:“长安距离边境重镇并州仅六百余里,突厥骑兵两日便可直逼长安,迁都是可以避开突厥骑兵的兵锋。
    但是,作为大唐帝国,岂可因为害怕突厥骑兵,就慌忙迁都,这不怕贻笑万世?”
    袁天纲意味深长地说:“太子、齐王赞成迁都,恐怕要防的不是突厥骑兵,而要防的是秦王李世民!”
    “此话怎讲?”
    常何诧异地看着袁天纲。
    “在朝堂上,太子、齐王主张迁都的真实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突厥骑兵打来了,要抵御外敌,就只好让秦王挂帅出征,这就给了秦王重掌兵权的机会。
    但若是迁都避开突厥骑兵的兵锋,秦王就没有了出征立功的机会。
    所以说,太子、齐王宁可毁掉长安,也不会给秦王掌握兵权的机会。”
    袁天纲又在抽丝剥茧地分析道。
    “说得有道理!”
    常何点头称是。
    “如果圣上执意要迁都,乾道认为宇文士及、李淳风会选址哪里?”
    常何像小学生请教老师一样问道。
    “若选址新都,必择南襄盆地襄州(今湖北襄阳)、邓州(今河南邓州)!”
    袁天纲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何以见得?”
    常何又问。
    “地处南襄盆地的襄州、邓州,东依秦岭这一天然的防御壁垒,南接汉水这一抵御突厥骑兵的天然天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