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九月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命出征突厥,大唐帝国上下,开始陆续集结京畿道、陇右道、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六道卫府十万兵马;从含嘉仓转运粮食五百万石;从陇右、金城、平凉等十二军马牧征集军马及驮运粮草的马匹三十万匹;征调民夫三十万人。
    浩浩荡荡地向往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集结。
    等兵马、粮草集结完毕,已是贞观三年十二月下旬。
    李靖率领十万唐军,分别屯兵在马邑(今山西朔州)、灵州(今宁夏灵武)、幽州(今北京)等边境重镇,按兵不动。
    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山西定襄),见李靖的唐军迟迟按兵不动,以为现在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季节,不宜军事行动。
    他预计唐军要等到唐人传统春节后大举进攻,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在定襄城里日日饮酒作乐。
    腊月二十九日戌时,大雪。
    马邑城里洋溢着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喜气之中。
    袁天纲正在尉迟恭的军营里,与尉迟恭、苏定方(一位二十八岁年纪的折冲都尉)围着炭盆,盆上烤着全羊,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哉!
    尉迟恭边啃羊腿肉,边抱怨道:“来马邑已经好多天了,骨头都躺酥了,大帅怎么一直按兵不动?”
    “大帅在等一个机会。”
    袁天纲边啃羊脊肉,边回应道。
    “在等什么机会?在等下去突厥人早跑了。”
    尉迟恭不满地说。
    “突厥人不会跑的,你猜颉利可汗在做什么?”
    袁天纲反问道。
    “颉利可汗不会也跟我们一样,在军营里喝酒吃肉吧。”
    尉迟恭笑着说。
    “噫!
    你猜对了。
    你再猜大帅在等什么机会?”
    袁天纲又问。
    “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大帅的脑虫。”
    尉迟恭摇摇头说。
    “我猜大帅等一个颉利可汗打盹的机会。”
    苏定方在一旁插话。
    “但闻其详。”
    袁天纲瞅瞅苏定方,这位未来一人独灭三国的大唐帝国战神。
    “大帅之所以屯兵马邑迟迟不动,他是非常担心突厥人老巢定襄城的南大门恶阳岭,会有突厥人重兵把守。
    如果突厥人据险守住恶阳岭,唐军就难以渡过。”
    苏定方分析得头头是道,未来的战神果然名不虚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