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朝廷一大堆政务等着胡庸呢。
    而且两人都在京都的日子也比较赶。
    若胡庸先见秦风,然后再处理朝廷的政务。
    哪怕庆皇不说什么,其余臣子也能将胡庸喷个半死。
    大庆的御史,可都没有什么派系。
    就算有淮右功勋老臣,以及北派臣子撑腰,一旦被弹劾了也必然难过。
    既如此。
    不见也好。
    有一个左相许达当丈人,秦风地位就已很超然了。
    若新右相胡庸再跟秦风有密切联系。
    那么明明没什么,诸多臣子也会误读为有什么了。
    “陛下安排了两名跟王爷都有关系的人为相,莫非有什么想法?”
    红鸾突然说道。
    就连红鸾都如此看。
    更别提外人。
    “休要胡说。”
    “许相与胡庸皆来自北方,对北方事务最为熟悉。”
    “父皇如此安排,只是方便未来北伐。”
    北伐,就是庆皇的心头要事儿。
    从建朝开始。
    庆皇就无时无刻不想将横卧在北方的隐患,彻底消灭掉。
    只是为此已经拖延了十多年。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庆皇自当倾尽全力,不再错过。
    若要均衡。
    左右相一南一北最好。
    可如今两相都跟北方有关。
    那也是在告知天下人。
    接下来大庆的重点方向,就是北方!
    如此做,也势必会让大庆的钱粮,重新向北方流动,促进受灾的中原地区好好恢复。
    只要中原恢复好了,粮食攒个几年。
    北伐就可以就近中原调取粮食。
    就近调粮,能够为大军节省很多无端消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