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族中最多的,就是寒门。
    而这些寒门,用尽了力气将族中子弟留在京都,也未必能获得上升的机会。
    可辽地,对于诸多寒门子弟而言。
    似乎拥有新的机会。
    “给家里写的信中,一定要写明辽王喜工匠。”
    “族里的秀才考试无望,便转头去制造织布机,也许去了辽地,能得到重视。”
    在大庆这种封建稳固的生态环境下。
    寒门大族。
    便是乡间最为稳定的生态结构。
    他们未必有钱,但人口必然多,也许过的一贫如洗,但也必然会集结全族之力,将家里的苗子送到大地方。
    从而获取新的契机。
    哪怕只在县城内当一小吏。
    也能让他们的生活稳定。
    不至于出现铁家四娘那类的事儿。
    辂车行过,如同火种,点燃了许多向往辽地的心思。
    秦风得到的关注越多。
    大庆人就越清楚,辽地是处宝地。
    “这场大胜之后,北胡人不敢再去辽地。”
    “那里听说全是黑土地,缺乏耕作,产量极高,去了就能当小地主。”
    “与其在京都游手好闲,不如去辽地试试。”
    许多眼馋土地、眼馋地位之人。
    随着秦风这场大胜,就如同一批批饿狼般,盯上了辽地。
    甚至有些世代习武的寒门,甚至想要全家搬迁,押上赌注,成为在辽地崭新的望族。
    在京都许多人眼中。
    辽地就是肥肉。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派遣自己族里的力量,去吃上一口。
    辽王大胜。
    却在京都。
    而他们。
    就能趁此机会,将辽地彻底吃干抹净,彻底变成他们的后花园。
    “辽地只有二十万居民,就算算上那些灾民,也只有百万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