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
    庆皇忙碌的不成样子。
    殿内到处都是摞得一人多高的奏书,而且是一堆又一堆。
    来来往往的太监们,更是不断伺候着。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伺候的太监,哪怕是王得水,都是不认字的。
    庆皇觉得历史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太监摄政。
    就是因为认识字,读过几天书了,就觉得可以了。
    故而大庆的太监,都是不许识字。
    不认字了。
    即便看到朝廷机密的奏疏,他们也看不懂,自然也不会泄露出去。
    至于宣旨的太监。
    都是刻意挑选博闻强记之人。
    事先让人叫他背下来,然后再去颁布旨意。
    如果忘了。
    其实也不用多说。
    毕竟庆皇要表达什么,圣旨上都有写。
    故而在宫门前,庆皇还刻意留下一个铁牌子。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甚至就连祖制内,也有写。
    对于这点,庆皇觉得秦风做的最好。
    无论老大,还是老二老三、老五,身边都用宦官。
    唯独老六。
    身边一个宦官都没有。
    甚至庆皇觉得身边连个宦官都没有,去了外面,如何能让人知晓你是皇家的身份?这东西在这个时代,简直跟曾经的昆仑奴一样。
    是个标志性的东西。
    唯有皇家人,能用宦官。
    兴许,老六根本不屑用宦官来表明身份吧。
    毕竟在辽地那里,何人不识辽王殿下?钱上印着呢。
    甚至连带着庆皇,如今北方的百姓但凡见过百元辽币的。
    怕也都能将庆皇认出来了。
    如果庆皇再像以往一样,带着几个侍卫就去微服私访,怕是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