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道理?
    众人不禁疑惑。
    而季静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季静的眼中只有画,吴宇恒的生命里,也只有画画。
    他说季静眼中的他,是真正的他,那便是他这张画中表现出来的感觉,无数的画架和画板组成了他的笑脸,而他又在那画架尽头,不停绘制着这些画,如此循环往复,便是她眼中的世界,也便是全部的他。
    可惜,这是吴宇恒的决赛,他虽不擅长表达,可季静也不能代替他把解析和理解说出来。
    用只有她能懂的语言向大众诠释自己的画,确实挺吃亏的,季静只能希望评审老师们,能够理解他的诠释,读懂他画中的含义。
    而老师们凑在一起,讨论这张画的时间,确实也格外漫长。
    季静那张画讨论的也很久,但寻找彩蛋占了绝大多数时间,最后的分数几乎是一致的。
    可吴宇恒这里的情况就不完全一样了,几位老师略有争论,基本是孟薇和李向华两个人,在边解析,边为他争取着分数。
    论画技,能把视觉诡计融合到自己的画中,让同一幅画里出现两种画面,这已经远超在场所有人了。
    但论与题目的契合度又如何呢?尤其是在吴宇恒并不擅长表达的情况下,几位老师各有理解。
    他们给出的维度,是画技,深度,趣味性,可观赏性,四位合一,统一进行评判,吴宇恒的画,显然在画技、可观赏性和趣味性上都是高分,可深度的解析上,老师们没有达成统一。
    借助朋友的视野去定义自己,这能算是自己对自我的剖析吗?
    老师们边讨论边琢磨,居然比给金桐评分时,还要为难。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