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呢,就像是个吃货,不管你是风是寒还是湿是燥,它都想尝尝看。
    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五花八门,啥都有。
    不过呢,它最喜欢的还是燥气,因为燥气能让它感觉最舒服。
    所以啊,咱们说阳明“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中”
    就是中焦脾胃,阳明就像是个永远吃不饱的孩子,总是盯着中焦的“食物”
    不放。
    厥阴呢,就像是个爱搞恶作剧的家伙,它总是想打破常规,搞点新花样。
    所以啊,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一会儿寒一会儿热,一会儿虚一会儿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呢,它最喜欢的还是风气,因为风气能让它感觉最自由。
    所以啊,虽然厥阴也“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但它跟阳明的“中”
    可不一样,它的“中”
    更像是内心的自由与变化。
    黄帝一听岐伯这解释,顿时恍然大悟,拍着手说:岐伯啊,你这解释得太到位了!
    我以后再看六气标本,就像看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样清楚了!
    岐伯一听黄帝这夸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心想:这家伙今天总算是开窍了!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探讨起了中医的奥秘。
    不过啊,咱们这故事讲到这里可还没完呢!
    你知道吗?这六气标本啊,其实还跟咱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呢!
    比如啊,你要是感觉自己最近总是头痛热、眼睛干涩,那可能就是少阳之气太旺了;要是感觉自己总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那可能就是太阴之气不足了;要是感觉自己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又没事了,那可能就是少阴和太阳在打架呢!
    所以啊,咱们平时得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样才能及时现并调理好身体哦!
    这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黄帝和岐伯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泡着上好的龙井,开始了他们的日常“医学脱口秀”
    。
    黄帝呷了一口茶,悠悠地说:“岐伯啊,你说这脉诊啊,真是神奇得很。
    有时候,我摸着脉,感觉挺顺畅的,但病人却一脸痛苦,说自己浑身不舒服,这事儿你怎么看?”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那笑容仿佛能治愈一切疾病似的,他捋了捋长胡子,故作神秘地说:“这事儿啊,得从脉象的‘从’与‘不从’说起。
    脉象‘从’,就好比是臣民顺从君王,一切顺利,按部就班。
    但要是这脉象虽然‘从’,可按下去却软绵绵的,像是个泄了气的皮球,那就得注意了。”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疑惑地说:“软绵绵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脉象还会装腔作势,欺骗咱们这些老中医?”
    岐伯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他拍了拍黄帝的肩膀,笑道:“黄帝啊,你这想象力也是没谁了。
    脉象哪会装腔作势啊,它这是在给我们传递信息呢!
    脉象软绵绵的,说明阳气不足啊,就像是冬天里的太阳,看着挺亮堂,其实一点不暖和。”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但又忍不住问:“那所有阳脉都这样,是不是意味着病人全身阳气都缺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岐伯老先生又是一阵大笑,他指了指天边的云朵,说道:“黄帝啊,你看那云朵,有时候看着挺大挺厚的,其实里面都是水汽,轻轻一碰就散了。
    脉象也是这样,看着挺顺,其实里面阳气不足,就像是个空壳子,中看不中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