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啊,那邪气要是赖在肺里不走,嘿,后果可就严重了,伤肺伤身,搞不好就得去见阎王了。”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聊聊这背后的医学道理。
    在古代啊,人们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先进的医疗设备,但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比如这“表里刺之”
    ,其实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病的目的。
    而“饮之服汤”
    ,则是中药疗法的体现,利用草药的药性,来祛除体内的病邪,恢复身体的平衡。
    说到穴位,虽然现在咱们用的名称跟古代可能有些不同,但原理是相通的。
    比如,治疗肺部疾病,咱们可能会用到“肺俞穴”
    、“列缺穴”
    等,这些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开关,轻轻一按,就能激活身体自愈的力量。
    当然啦,这可不是随便按按就能好的,得由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再回到劳风这个病吧,其实它跟咱们现代说的感冒、流感有点类似,都是由于外感风寒、邪气入侵导致的。
    只不过在古代,人们可能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给它取了个这么形象的名字——“劳风”
    。
    不过没关系,无论时代怎么变,中医的智慧和魅力始终如一。
    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利用身体的内在力量来抵御外邪的侵扰。
    黄帝陛下又问了,这次是关于一种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病症——“肾风”
    。
    他说:“嘿,岐伯啊,你说这有人得了肾风,脸肿得跟包子似的,说话都费劲,这种情况能给他扎针不?”
    岐伯一听,眉头微皱,语重心长地说:“陛下,这事儿得悠着点,肾风往往伴随着体内正气不足,这时候去扎针,那可是‘雪上加霜’,不恰当得很。
    要是不听劝,非扎不可,嘿,您瞧好了,五天之后,那病气儿准保找上门来。”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追问道:“哦?那病气儿来了会咋样?给朕详细说说。”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病情直播”
    :“哎呀,这病气一来,先啊,人就没啥力气了,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然后呢,时不时还会觉得热,这股热啊,它不是温柔的小火苗,而是从胸背一路窜到头顶,那感觉,就像是夏天穿了件羽绒服,热得你直冒汗,手心都能烤熟鸡蛋了。
    口干得跟沙漠里的旅人一样,苦得能当黄连卖,渴得能吞下一整条河。
    小便呢,颜色黄得跟浓茶似的,看着都让人心疼那肾。
    再看眼睛下面,肿得跟熊猫眼一样,估计连熬夜加班的程序员都得羡慕。”
    “再来说说肚子吧,里面咕噜咕噜响个不停,像是在开音乐会,不过这场音乐会可没人愿意听。
    身体沉得跟背了座山似的,走路都费劲,别说跑步了,估计连爬楼梯都得喘三喘。
    女同志呢,月事也玩起了失踪,心里那个急啊,跟等快递似的。
    心情烦躁得吃不下饭,看啥都不顺眼,连睡觉都不能好好躺平,一躺平就咳嗽,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跟你作对。”
    岐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着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继续补充道:“这病啊,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风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