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十六(第4页)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黄帝上起了生动的中药课。
“黄帝啊,你看这金位之主,它对应的是咱们的五脏里的肺,还有六腑里的大肠。
这肺和大肠啊,它们都喜欢清清爽爽的,不喜欢太干燥或者太湿润。
所以啊,要是它们生病了,咱们就得根据它们的喜好来调理。”
“先说泻之以辛吧。
这‘辛’啊,可不是你吃的那个辣椒、花椒啥的,虽然它们也辣,但这里的‘辛’啊,是指的那些能够散、行气、活血的药物。
你想啊,肺和大肠要是堵了,或者气血不畅了,咱们就得用这些辛味的药来给它们通通气儿,让它们舒畅起来。
比如啊,那个生姜、葱白啥的,都是辛味的代表。
你要是感冒了,鼻塞流涕的,来点儿生姜水,或者煮点儿葱白汤,保管你鼻子通气儿,浑身舒畅!”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说:“嘿,这辛味的药还挺管用啊!”
岐伯一看黄帝那兴奋劲儿,就知道他上钩了。
于是,他接着往下说:“再说补之以酸吧。
这‘酸’啊,可不是你吃的那个醋、柠檬啥的,虽然它们也酸,但这里的‘酸’啊,是指的那些能够收敛、固涩、生津的药物。
你想啊,肺和大肠要是太干燥了,或者气血太散了,咱们就得用这些酸味的药来给它们收收气儿,让它们滋润起来。
比如啊,那个乌梅、山楂啥的,都是酸味的代表。
你要是口干舌燥的,或者拉肚子拉得厉害了,来点儿乌梅汤,或者吃点儿山楂片,保管你嘴里生津,肚子舒服!”
黄帝一听,乐得直拍手,心说:“这酸味的药也挺有意思啊!”
岐伯一看黄帝那高兴样儿,就知道他这回是真懂了。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啊,黄帝,你得记住,这用药啊,就跟炒菜似的,得有个度。
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
所以啊,咱们得根据病情来,该泻就泻,该补就补,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心说:“岐伯啊,你这中药课讲得真是通俗易懂啊!
以后啊,我得多跟你学学!”
岐伯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心想这黄帝还真是会夸人。
于是,他又给黄帝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啊,你要是有个朋友,他老是咳嗽、气喘啥的,一检查现是肺燥引起的。
那你就可以建议他吃点儿酸味的药来补补肺阴。
像那个麦冬啊、沙参啊啥的,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要是他咳嗽得太厉害了,你还可以给他加点儿辛味的药来散一下肺气。
像那个桔梗啊、薄荷啊啥的,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