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足三里,这可是个养生大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你要是胃痛、腹胀、便秘啥的,扎这个穴位,保证你舒服多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听起来好神奇啊!
    那还有没有其他穴位,也能让人‘痛并快乐着’的?”
    岐伯被黄帝的幽默逗乐了:“哈哈,黄帝兄啊,你这要求可真高!
    不过啊,还真有这么一个穴位,叫内关穴。
    它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这个穴位啊,对于心痛、胃痛、呕吐啥的,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一针下去,保证你‘痛并快乐着’,哈哈!”
    黄帝突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疑惑,就像那猫爪子挠的一样,痒痒得紧。
    你说这病啊,有时候在头上,有时候在脚上,咱们针灸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铁定的法则呢?”
    岐伯一听,嘿,这黄帝还真是个爱钻研的主儿,于是慢悠悠地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缓缓道来:“这事儿啊,简单得很!
    从腰往上,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脖子酸,你找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就对了;从腰往下,腿疼脚麻啥的,那就得靠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来救场了。
    记住啊,病在上面,咱们就从下面动手;病在下面,咱就往高处找穴位。
    头上有病,你就往脚上扎;腰上不舒服,那就看看膝盖后头的腘窝,说不定有惊喜哦!”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岐伯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说得头头是道。
    不过,黄帝也是个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儿,接着又问:“那这病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又从哪儿开始扎针呢?”
    岐伯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
    病要是生在头上,那感觉就像是戴了个十斤重的大铁帽,沉甸甸的;生在手上,手臂就跟灌了铅似的,抬都抬不起来;生在脚上,那就更别提了,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
    所以啊,治病这事儿,得追根溯源,先找到病根儿,再下手不迟!”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心里那叫一个佩服啊!
    岐伯娓娓道来:先说说这手太阴肺经,它可是个大佬级别的存在,从胸部一路走到大拇指,负责守护你的上半身。
    其中有个穴位叫中府,就在你锁骨下方,乳头外侧两寸的地方。
    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部的守门员,你要是咳嗽、气喘啥的,揉揉它,立马就舒服多了。
    再来说说云门穴,就在中府穴下面一寸多的地方。
    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部的通风口,你要是觉得胸闷、气短,那就多揉揉云门穴,保证你呼吸顺畅,心情舒畅!
    接下来咱们聊聊手阳明大肠经,这条经络啊,从食指一路走到鼻子旁边,主要负责消化和排泄。
    其中有个穴位叫合谷,就在你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啊,简直就是便秘的克星!
    你要是吃多了不消化,或者便秘啥的,用力按按合谷穴,保证你大便通畅,一身轻松!
    还有个穴位叫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的时候就能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