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太旺盛也不太不够用,就按照经脉来取穴治疗。
    要是太旺盛了,人迎穴的脉象就会比寸口穴大三倍;要是不够用了,人迎穴的脉象就会比寸口穴小。”
    雷公听完,感叹道:“哎呀妈呀,这胃足阳明之脉也太复杂了吧!
    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懂了点皮毛了。”
    黄帝笑道:“皮毛可不够啊!
    你得好好学学,不然怎么当天庭里的老中医呢?”
    说完,黄帝还特意给雷公画了一张胃足阳明之脉的示意图,上面标明了所有的穴位和它们的位置。
    雷公拿着图,看得津津有味,心想:这下我可有宝贝了!
    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些穴位吧!
    鼻交頞中:就在鼻梁的正中央,是个起始点,也是个很重要的穴位,能够治疗鼻塞、流涕等症状。
    大迎: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肿,唇吻不合等局部病证。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牙关不利、口歪、颊肿、齿痛、失音、颈项强痛等局部病证。
    上关: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瘲。
    人迎: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缺盆: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脚冷。
    髀关: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髂前上棘直下平齐会阴处。
    主治腰膝冷痛、痿痹、屈伸不利、下肢麻木不仁、腹痛。
    伏兔: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上缘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下肢麻痹,腰痛,膝冷,髋关节炎,腹股沟淋巴结炎。
    足三里(虽然原文没提,但它是胃足阳明之脉的重要穴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泄泻、痢疾、小腹痛等肠腑病证;下肢痿痹;乳痈。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吐酸、腹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