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咱得用长针,深深地扎进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给它们疏通疏通。”
    黄帝一听,眼睛瞪得老大:“涌泉穴?委中穴?这俩穴位听起来挺有来头的啊,你给咱详细说说。”
    岐伯点了点头,开始细细道来:“先说这涌泉穴吧,它就在咱们脚板心,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你可别小看这穴位,它可是肾经的,肾中的精气都是从这儿开始流淌的。
    扎了这个穴位,就好比是给肾经开了个头,气血就能顺畅地流动起来了。
    至于委中穴嘛,它在膝盖后面,腘窝的正中间。
    这个穴位啊,可是膀胱经的合穴,气血汇聚之地。
    扎了它,膀胱经的气血就能得到疏通,撒尿这事儿也就不愁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道:“那要是气血逆得更厉害呢?咱得怎么办?”
    岐伯微微一笑:“这事儿啊,咱还得从太阴、阳明、厥阴三条经入手。
    你想啊,气血逆乱,那肯定是这三条经出了问题。
    太阴呢,就是脾经,阳明呢,是胃经和大肠经,厥阴呢,是心包经和肝经。
    要是逆得厉害,咱就先扎脾经的三阴交,胃经的足三里,还有心包经的内关穴。
    这三个穴位啊,可都是各自经络的要穴,扎了它们,气血就能得到调理了。”
    黄帝一听,眼睛又亮了:“哦?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穴?这三个穴位听起来都挺有料的啊,你给咱再讲讲。”
    岐伯点了点头,继续道来:“先说这
    三阴交吧,它就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的地方。
    你可别小看这穴位,它可是脾经、肝经、肾经三条阴经的交汇处。
    扎了这个穴位,就能同时调理三条阴经的气血,效果杠杠的。
    至于足三里嘛,它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地方。
    这个穴位啊,可是胃经的合穴,气血汇聚之地。
    扎了它,胃经的气血就能得到疏通,脾胃功能也就增强了。
    内关穴呢,它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的地方。
    这个穴位啊,可是心包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扎了它,心包经的气血就能得到调理,心神也就安宁了。”
    黄帝继续问岐伯:“嘿,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琢磨不透,你说这癫狂少气和癫狂短气,到底是个啥道理呢?咱们今天得好好聊聊,也让我这脑袋瓜子开开窍。”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气血通畅。
    这癫狂少气嘛,说白了就是人精神不正常,还总觉得气不够用,身子骨软绵绵的,跟被抽了大筋似的。
    你看他们说话,都是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的,好像随时都要断气了一样。
    还有啊,他们浑身骨头都酸得要命,体重还莫名其妙地增加,整天懒洋洋的,啥也不想干。
    这种情况啊,咱们得补补他们的足少阴肾经。”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说:“足少阴肾经?这听着挺高大上的,具体是哪个穴位呢?你得给我讲讲清楚。”
    岐伯捋了捋胡子,慢悠悠地说:“别急,别急,我这就给你细细道来。
    这足少阴肾经啊,可是咱们人体的一条大经,它跟肾这个‘先天之本’关系密切。
    要说补这个经,那选的穴位肯定是涌泉穴啦!”
    黄帝眨了眨眼,说:“涌泉穴?这名字听着挺有意思的,是不是跟泉水有关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