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让林夏感到震惊的是,这些纳米粒表面似乎附着着某种物质。
    经过实验室的精密检测,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金纳米粒表面修饰着一段单链dna,序列为91-3。
    更神奇的是,当研究人员将这些纳米粒置于磁场中时,它们竟开始自动排列,逐渐形成了面心立方晶格,晶格常数精确到11n。
    林夏立刻联系了她在量子材料研究所的好友陈远。
    陈远是自组装材料领域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实验室。
    两人将这些特殊的金纳米粒放在三维显微镜下观察,随着磁场强度的变化,金纳米粒组成的晶格开始生奇妙的变化。
    它们不断重组、变形,最终在三维空间中拼出了一幅若隐若现的图案。
    “这是密码!”
    陈远激动地说,“这些金纳米粒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结构,就像是一种三维投影密码。
    单链dna不仅起到了修饰作用,还可能是控制自组装过程的关键指令。”
    为了破译密码,两人开始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试图寻找这些金纳米粒的来源。
    在一本明代的野史中,他们现了一段关于“黄金秘术”
    的记载,其中提到工匠们能让黄金粉末“听令而行,排列成阵”
    。
    虽然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与眼前的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现这些金纳米粒形成的晶格结构,与现代的某些量子计算模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们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时,密码图案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信息。
    然而,他们的研究很快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一些神秘组织试图抢夺这些金纳米粒,他们认为这些看似古老的材料中,可能隐藏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尖端技术。
    林夏和陈远在警方的保护下,继续着他们的研究。
    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后,他们终于破译了部分密码。
    原来,这些金纳米粒是明代某个神秘组织用于传递机密信息的载体。
    通过控制磁场,他们可以让金纳米粒自组装成不同的图案,从而传递不同的情报。
    这些看似简单的dna修饰和自组装过程,展现出了古人乎想象的智慧。
    最终,林夏和陈远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
    他们不仅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更为现代自组装材料和量子计算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那些小小的金纳米粒,成为了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桥梁,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南洋秘舱
    2o25年,中国南海某科考船上,考古学家林正盯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呼吸急促。
    经过数月的研究,他终于破译了那批明代古币上的神秘密码。
    这些从福建古窑址出土的万历通宝,表面的纳米金粒自组装图案,竟指向一个惊人的秘密——南洋某处沉船的坐标。
    "
    11°oon,11o°ooe。
    "
    林正喃喃自语,将坐标输入导航系统。
    一旁的物理学家苏晴凑过来,目光落在坐标旁的一串数据上:"
    等等,这个能量值e=c2=11text{kj},这是反物质湮灭的能量公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