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小声嘟囔着:“这道数学题好难啊,我再想想……”
    母亲则独自承担起家中农活。
    农忙时节,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扛着锄头走向田间。
    太阳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母亲弯着腰,在齐腰高的庄稼地里除草,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湿透了她的衣衫。
    她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自言自语道:“今年这庄稼长得真不错,辛苦点也值了。”
    回到家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走进厨房,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农家小院里便飘出饭菜的香气。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分享着一天的见闻,父亲笑着说:“今天去了几所小学,和老师们交流了不少教学经验,收获很大。”
    母亲接着说:“我今天把地里的草都除干净了,就盼着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妹妹也兴奋地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啦!”
    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日子虽辛苦,却充满温馨。
    大伯在乡里工作同样出色。
    一次乡里党委换届选举,会场气氛严肃而紧张。
    候选人名单宣读完毕后,代表们开始认真填写选票。
    投票结束,计票员紧张地统计着票数。
    当宣布大伯以全票当选乡党委委员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组织找大伯谈话,希望他担任更重要岗位,大伯微笑着婉拒:“领导,我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年轻人思维活跃,更有冲劲,把机会留给他们,他们一定能为乡里的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在背后给他们把把关、出出主意就行。”
    大伯的谦逊和高风亮节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一事迹在十里八乡口口相传。
    堂哥李怪也从管理区林业员调到乡林站工作,一家人在乡里有三人干事,这在李家庄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骄傲。
    李贺上师范的第二年,乡里响应全国驻村工作号召,父亲被任命为乡驻上官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上官庄村,东北邻麻园村,西南接大路村,铁山河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河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故事。
    村子在铁山河两岸分布着四个小队,西岸是小河口和上官庄,东岸是老母猪窝和月洼,全村约五六百常住人口,以张、王、李三姓为主。
    然而,这里民风颇为顽劣。
    村里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引纠纷,比如两户人家为了宅基地边界问题,争吵得面红耳赤。
    “这地明明是我的,你凭啥占我的地!”
    一方大声怒吼。
    “你胡说,这地一直都是我家的,你别想耍赖!”
    另一方也不甘示弱。
    还有土地分配不均引的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焦点,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严重影响着村庄的和谐与展。
    李贺的父亲深知此次驻村工作责任重大,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决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这个村庄带来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