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眼前这些此起彼伏的水花判断,河里面应该是翘嘴鱼群正在捕食。
    棍子鱼没有了,但是翘嘴这玩意做的火烘鱼质量可不比棍子鱼差,虽然小刺多了一些,但是肉的香味和口感,可是还能略胜棍子鱼火烘鱼一筹。
    正常来说,钓翘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伙都在后世小视频平台见过的,某位喜欢盘水库老板的邓大师钓翘嘴的方法。
    玉米打窝玉米钓,只要不怕打窝和抛竿累,运气和钓技不差的话,一天下来搞个四百五百斤那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看看别人邓大师盘老板,四个小时两三百斤鱼那是轻轻松松。
    虽说邓大师钓的是鱼塘,鱼的密度会高一些,才会有这种收获。
    但是杨庆现在面对的可是1981年的原生态大河,里面翘嘴的数量可是丝毫不逊色鱼塘,所以杨庆有信心按照这个法子钓起大量的翘嘴。
    另一种方式则是臭名昭著的泥鳅钓法,把泥鳅用高度酒浸泡以后直接打窝,泥鳅喝了酒,在大河里又不敢到处游,所以会形成一个全水层的立体鱼窝,对翘嘴和其他掠食性鱼种来说那就是无上的珍馐美味。
    打窝一段时间以后,那真的是下杆就有下杆就有,很短的时间就能钓起令人咋舌的鱼获。
    这种泥鳅钓法,是真的有本事把水库和河里的掠食性鱼种给钓绝的,连电工和网工都没有这个本事。
    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钓鱼佬,杨庆绝对不会采取这种方法,而且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大河的生态平衡,遇见这种人,杨庆绝对见一个举报一个。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好办了,杨庆迅速沿着河岸寻找合适的钓翘嘴位置,同时去供销社买了七八个麻袋和一些铁丝,准备做一个大一些的鱼护。
    自己车内空间虽然有大鱼护,可是为了确保安全,还是用这种自制鱼护安心许多。
    新鲜玉米也好办,有的社员在自己自留地里种了不少呢,虽然大部分已经很老了,但是阴凉处也总是会有那么几穗发育迟缓些的,跟别人打好商量以后钓到鱼以后给他一些,那些社员就把玉米都送给了杨庆,给钱人家都不要。
    毕竟整个生产队,谁还不知道杨庆是真正的钓鱼高手,连林业站的干部都来拜师的那种。
    一条鱼重要还是一毛钱重要?所有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去老刘家喝完姜汤,杨庆看着赵凤霞把麻袋和已经弯好的竹子缝合在一起,第二天吃过早饭就拿着鱼竿鱼护还有玉米等其他必要的小玩意,朝自己已经选定的钓点走去。
    不是杨庆不想骑自行车,而是面对八米长的钓竿,就算想骑也力有未怠,又不是自己空间里的那几根碳素鱼竿,还能折叠起来收纳的。
    这些竹制钓鱼竿是杨庆建房的时候开始阴干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