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双方举杯庆祝,承诺将共同努力,推动合作顺利进行。
    大清的特色陶瓷、丝绸等产品开始进入巴西市场,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作为回报,巴西向大清出口大量的优质木材和矿产资源,满足了大清工业展的需求。
    非洲的埃及也紧随其后,与大清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
    大清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前往埃及,帮助他们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埃及则为大清提供棉花等原材料,促进了大清纺织业的进一步展。
    随着与这些新兴国家合作的展开,大清的新兴产业迎来了新的展机遇。
    企业订单不断增加,生产规模迅扩大,不仅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国内经济逐渐呈现出复苏的迹象。
    然而,英法等国并不甘心失败。
    他们联合一些同盟国家,对大清实施更严厉的贸易封锁,甚至不惜降低自身利益,也要阻止大清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同时,他们在国际上散布谣言,诋毁大清的产品质量和信誉,企图破坏大清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面对列强的新一轮打压,苏然独自坐在书房,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要彻底摆脱列强的压制,必须进行深层次变革,但这必然会触动国内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引内部矛盾。
    若处理不当,大清将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
    然而,大清的未来不能因眼前的困难而停滞不前。
    他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为大清开辟出一条富强之路。
    但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在改革与应对外部压力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成了他心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些传统商业家族联合起来,利用自身在朝廷中的人脉关系,向苏然施压,要求停止改革。
    他们在朝堂上言辞激烈,试图说服其他官员一同抵制变革。
    同时,在社会上,他们花钱雇佣文人墨客,撰写文章抹黑改革措施,煽动民众对改革的不满情绪。
    街头巷尾,不时能听到人们对改革的议论和质疑声。
    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苏然又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在国内改革与应对外部压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带领大清走向真正的富强之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